第九十章尘埃落定91(1 / 2)
这是单方面的屠杀,虐杀。
朱棣习惯的是冷兵器的冲杀。谁想过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而这些都是一个人搞出来的。那就是那个蝼蚁一般的贱民。冯椿鸿弄出来的玩意。
这一战打了三天三夜。主力早已经半天就直接崩溃了。追杀漫山遍野的残兵败将花了两天半时间。
冯椿鸿这边出动了所有的陷阵营和高级将领。这一战的胜利将是能计入历史的。谁又不尽心。
凉凉和盈盈在空中巡逻观察敌人的撤退方向。
极乐世界的士兵们就朝着表明的方向。飞扑过去.
连一些自持有点修炼在身的文官都跟着士兵们一起搜山。更不要说方大这样的衙役们。刚开始是衙役参战。后来是极乐世界里一些青壮也抄起家里的木棍。锄头铁锹。菜刀都纷纷加了战团。
一些壮实的妇女看到自己男人竟然能割下敌人的首级在自己面前炫耀。受过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扫盲教育的妇女们。也纷纷出动。
一时间漫山遍野的逃兵竟然被清剿一空,连一些逃跑到山洞里的败军都被搜出来。当场割了首级。
这一战。联军大败。基本全军覆灭。
在朱允炆的宫廷深处,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疲惫而沉重的面容,经过连番激战与深思熟虑,朱允炆终于认清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冯椿鸿在极乐世界所建立的势力已如日中天,其军力之强、民心之向,皆非一朝一夕所能撼动。
面对这大势所趋,朱允炆心中虽有万般不甘与不舍,却也深知继续抵抗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与破坏。为了国家的安宁与百姓的福祉,他做出了一个艰难而又体面的决定——禅让。
于是,朱允炆亲自提笔,起草了一份禅让告天下书。在这份文书中,他以诚挚而庄重的笔触,回顾了自己登基以来的种种努力与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深刻洞察与无奈。他写道:“朕自登基以来,夙夜忧勤,图治天下,然世事难料,时局多变。今冯椿鸿将军雄踞极乐世界,实力强盛,民心所向。朕观天象,察民意,知此乃天命所归,非人力所能逆也。”
接着,朱允炆又阐述了自己禅让的初衷与期望:“朕虽不才,然亦知天下为公,非一人之私产。为免生灵涂炭,国家动荡,朕愿顺应天时,禅位于冯将军。望冯将军能承天命,继往开来,安邦定国,造福万民。”
在文书的最后,朱允炆以一颗宽容与豁达的心,向天下宣告了自己的决定:“朕将退居幕后,静心修身养性,为国家祈福。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昌盛繁荣。此诏告天下,咸使闻知。”
当这份禅让告天下书公之于众时,举国上下无不震惊。人们纷纷议论纷纷,有的感叹世事无常,有的赞叹朱允炆的胸怀与气度。而冯椿鸿在得知此事后,也表现出了应有的尊重与谦逊,他深知这份禅让不仅是朱允炆的个人决定,更是天下民心所向。于是,他欣然接受了这份禅让,并誓言将竭尽全力治理国家,不负众望。
良辰吉日,紫禁城被一片庄重而神圣的氛围所笼罩。冯椿鸿,这位历经风雨、德才兼备的土司堡弃子,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刻——登基大典。
随着悠扬的古乐响起,金黄色的龙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冯椿鸿身着帝服,步履稳健地步入太和殿。他的面容庄重而平和,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坚定与希望。两旁,文武百官身着朝服,肃立两侧,目光中满是敬畏与期待,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大典之上,司仪高声宣读着登基诏书,言辞间洋溢着对冯椿鸿的赞誉与对国家的美好祝愿。冯椿鸿手持玉玺,郑重地盖下那一方象征着皇权的印章,那一刻,仿佛整个天下都为之震动。
随后,他登上御座,俯瞰着这片他即将治理的广袤土地。心中既有对华夏基业的敬畏,也有对未来挑战的勇敢担当。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肩上承载着亿万百姓的福祉与国家的兴衰荣辱。
冯椿鸿在应天府登基,定都南京,年号极乐。建立大梁上国。
这份告知书传到南宁府的时候。苏老笑着对陈佳佳说:“那小混蛋还真成功了。操。老子还认识一个陛下。”
陈佳佳给苏老敷面后。拧干了毛巾。
再趁热也敷在自己脸上。
“他一直是个不安生的主。”陈佳佳笑着道。
“这家伙当初求我教他练字的时候。谁能想象他能有今日成就。”
“是啊。想起见他第一面的时候。傻傻笨笨的。”陈佳佳笑呵呵地说道。
两人正在说笑时。下人过来禀报。有圣旨到。
苏老慌忙摆香案,跪下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有苏明,才德兼备,忠贞不渝,然遭谗言所害,远谪岭南,实乃国家之失,朕心之痛。今朕即位,特旨昭雪其冤,恢复名誉,并授以高位,入阁参预机务。望苏明爱卿能不计前嫌,以国事为重,共襄盛举,将吾国打造成为盛世之邦。钦此!”
苏老手捧诏书,眼含热泪,心中五味杂陈。他未曾想到,自己晚年还能得到如此殊荣,更未料到冯椿鸿竟有如此胸襟与远见。沉吟半晌,苏老的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往不公的释然,也有对冯椿鸿知遇之恩的感激,更有对国家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