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_分节阅读_第132节(2 / 2)
但好在,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于是谢墨也看着郗归笑了。
尽管他内心仍然坚信,如果由他带兵打去荥阳,会做得比朱象更好,可他还是与郗归相视而笑。
这一笑,笑的是冰释前嫌,是往后余生的忠义。
从今以后,他会像何冲他们一样,在郗归的指引下,为北府军而战,为这社稷江山而战。
郗归站起身来,向前走了几步,示意谢墨去看壁间的舆图:“你看这关西、河北二地——关西诸族杂居,心气不齐;河北悉是旧户,差无杂人。只要我们能拿出足够的兵力,这两地并不难取。”
“然而河北、关中虽可取,亦必有我以取之。欲取河北,必先固河南;欲固河南,必先实淮土;而欲取关中,则必经营宛、洛与蜀、汉。”1
“概而言之,充实淮土,是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
“自从永嘉丧乱以来,淮北之地,以至于江淮之间,便成了北方胡族与江左之间胶着的战场,甚至成为诸多胡族争霸的所在。”
“追求安稳度日的百姓,根本无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只能不断南迁,背井离乡、出生入死地去寻一线生机。”
“而淮河两岸的土地,就这样荒废了一个又一个十年。”
“少度,无论什么时候,孤军深入,都是危险的。”
“淮河两岸的广袤土地,和其间新徙入的人民,以及长出的累累黍稻,都会是我们北伐的根基所在。”
“唯有根基牢固,才会结出硕果。否则,即便是再骁勇的军队,也如空中楼阁一般,总落不到实处。”
谢墨若有所思地垂下了头,郗归接着说道:“时至今日,你不会不明白,过去谢家掌控的豫州,与北府军治下的徐州,到底差在哪里。”
“为官长者,既主政一方,便是一方百姓的父母官;为将军者,既执掌军队,便该让麾下将士都看得到前路光明。”
“你们在豫州之所以未能建立起一支真正与谢家同心的军队,便是因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将士,从前都不曾被你们真正看在眼里过。”
“我常常与北府军将士说,战争之最为雄厚的伟力,乃寓于民众之间。”
“你可曾想过,你明明锐意有为,不惧牺牲,打出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可刘坚、李虎、何冲等人在民间的声望,却远胜于你。这些,是因为什么?”
“不要跟我说民众不重要,徐州北境的战场展现得很清楚,当徐州子民自发地与李虎所部同仇敌忾时,无论是兵员的补充,还是粮草的运输,都变得容易得多。”
谢墨在这一句句话中,渐渐歇了争辩的心思,垂下了那颗高傲的头颅。
他闭了闭眼,问道:“所以,你要我去淮河两岸,带着我的将士们去种地、去分田、去联合百姓吗?”
“不错。”郗归平静地说道,“生民百姓,乃是一个国家最为要紧的资源。如果不然,梁惠王也就不会发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感叹。”
“你带兵去淮水一带,扫荡游寇残胡,将那片土地,彻底变回我们汉人的地盘。少度,不是只有征伐打仗才叫开疆拓土。守得住,甚至往往要比打得下更加重要。”
“你还年轻,未来有的是机会。唯一欠缺的,只是与民众联系不深,以至于根基不牢。一个将军的成就有多大,不仅在于其最优异的地方,更在于其短板。而现在,就到了需要你去补足短板的时候。”
“去吧,稳扎稳打,牢固基础,将国土一寸一寸向前推进。无论是北方胡族,还是上游桓氏,只要是他们无暇顾及或是不该插手的地方,你便统统据为己有。”
“我要你将淮水两岸营造成一个招牌,让北方汉人对这些地方的观感,就像孙志乱后的三吴民众对京口的向往一样。”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
“少度,你能够做到吗?”
谢墨点了点头,直视郗归:“只要我能做到你说的这些,就能够继续北征、攘除胡虏了吗?”
“当然。”郗归笑着说道,“你接下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征伐,绝不会是劳而无功。”
谢墨重重点头,行礼离开。
郗归看着他的模样,久违地想起了郗岑。
“若是阿兄还在,知晓我们打败了符石,该有多么开心啊。”
想到这里,她轻叹一声:“少度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不像阿兄了。”
五月是战斗的季节。
当石榴花像血一般地在枝头肆意绽放之时,北府军各路出征大军已然抵达了各自的战场,开始新一轮的征伐。
桓元也加快了对于巴蜀之地的攻势,加紧为占据关中之地做准备。
攻城略池,是北府军此前极少涉足的领域。
可纪律、战术、士气、武器等方面的优异足以弥补这项不足,将士们在一场场战争中丰富着经验。
女军也第一次在迟眉的率领下独立作战,拿下了项县。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胜利。
消息传回的时候,江左上下,除了女将士、女工人、女学子之外,更有无数尚在家中的女人,为此感动得热泪盈眶。
谁说女子不如男?
谁说女子享清闲?
这世上,生儿育女的是女人,操持家务的是女人,养蚕缫丝的女人,侍弄庄稼的也并不乏女人。
可就因为她们是妻子、是女儿,所以这功绩就不能被看见、被承认。
既然如此,那我们英勇的女将士,就偏偏要拼着这条命走到人前,让这大江南北的男人女人都看看,女人是怎样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
她们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所有人,女性并不是生来便只能做奉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