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_分节阅读_第99节(1 / 2)

  “公主放心,臣不敢。”主父偃暗恼自己先前竟然一再惹怒刘挽,落得这样一个结果。可事至于此,他也只能想着回去以后怎么哄着刘彻。透露这里的一切,他是真嫌命活得太长。那都不用刘挽发话,刘彻会直接要他的小命。

  要是主父偃连刘彻都不放在眼里, 作死的想要挑衅刘彻, 他能爬上今天的位置才怪。

  主父偃无论再怎么想留下, 终是不得不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

  而刘挽把方才跟主父偃说的内容写上后, 又不忘在最后补上一件事, 也就是在各郡县各设数处售盐之地,有意者可往各县衙门报名,她会另行安排。

  霍去病看到最后不得不道:“你是真坏。”

  刘挽得了霍去病这样一个评价能服吗?反驳道:“我怎么坏了,我坏什么了我。”

  “方才你要是把后面这番安排道来,中大夫不会如此反对。”霍去病能不知道最后这一条的份量,那是要在各郡县选人,把盐利分出去。

  对,刘挽将盐价弄掉了七成,让各地的盐商们都损失惨重,但那盐利依然十分的可观,没有一个人会不愿意分一分。所以,选出各地售盐负责人,必会让人抢破头。

  刘挽前面的意思是她借官府的威严定下盐价,毕竟盐以私营,朝廷许了的。她选择和官府合作,由官府出售盐,明摆着没有一丁点要给人留点汤喝喝的架式,谁看了不得要劝刘挽别是一口气得罪太多的人,提醒到时候她万一要是收不了场会很麻烦。

  结果怎么着,刘挽能不知道利益不能独吞?

  盐利她就算借官府的名,也不可能一个人吃下。她的目的也从来不是一个人吃独食,她要做的是尽可能的控制,比如让谁来卖这个盐。

  至于后面刘挽那让人报名争取售盐点,这样挺好。盐就相当于饵,放出去让他们争,为了利,各家是不可能不争的,争了之后的结果是让朝廷得到平衡,他们相互之间衡量,多好的事。

  “我自然要看看他的心里有没有百姓?结果中大夫是真行,句句不离损各家之利。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和那些人有多少不可告人的勾结。如此为他们着急。”刘挽就是故意不说的,她就是要看看主父偃知晓这些事情后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他的心偏着谁。

  霍去病微拧眉头,“你从小虽然出过宫,也并未见过人间疾苦,为何如此为百姓着想?”

  刘挽相信霍去病心中的困惑存在不是一两天了。

  “自然是因为听得多了,书上也读得多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普通百姓的命都不是命,他们生来如同蝼蚁,随便一个有点权势的人都可以把他们捏死。但是我想说的是,让本来就高高在上的人过得更好那不是成就,让大汉朝最多,也最苦的人们能够过得幸福才是一件真正有成就感事。表哥看,盐价要是降下去了,人人都能吃得起盐了,他们都会为这点事高兴欢呼的。就这样一桩在我们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他们都会为之高兴,你看他们所求的到底是不是很少?难道我不应该尽所能的帮他们吗?”刘挽温声细话的道来。

  书中所读,墨家人所讲,都是让刘挽应该把普通百姓放在心里,事事以他们为先,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奋斗的理由。

  霍去病在有些事情上和刘挽是不能共情的,但听着刘挽说来,他能看见刘挽说起这些话时眼中闪烁的光芒。

  想想刘挽说到什么事情时会有这样类似表现,大概是论及打匈奴时。

  打匈奴是霍去病刻在骨子里打定主意一定要做到的事,有了这个例子,霍去病也就知道刘挽为何会这样迫切的想要为寻常百姓谋福。

  刘彻显然也是同意刘挽这样做的,既然如此,他只须帮着刘挽一道做到就好,不必一定要懂。

  华刻在一旁没有忘记询问:“公主,奴可以做什么?”

  “调令军队,把周围全都围起来。既要供应整个天下所须的盐,从现在开始须得都开展,否则就只是一个笑话。”刘挽没打算把所有的事情都揽起来,正好趁着这次的机会,把办事的人挑出来,不干事的上报刘彻,让刘彻自己处置那么些人。

  华刻即按刘挽的吩咐去办事。

  很快随着刘挽颁下的诏书张贴出去,大汉各郡各县都惊叹无比,不是,谁折腾出什么法子了?竟然一下子将盐价降低了七成!

  不,不可能,不可能有这样的事儿。

  可以说,人人都觉得这类的事情不可能发生,直到各地的官府开始以低价出售食盐。

  各郡县都得到了命令,盐价下降一事须得敲锣打鼓,昭告天下,若有官府不曾昭示者,查出当以免官而处置。

  此事就是刘彻在长安敲定的,毕竟有了刘挽写下的诏书,刘彻也就知道刘挽想干什么,他岂能不配合刘挽呢?朝堂之上对于此事颇有争议,也是觉得朝廷出面,突然将价格降下那么多,不太妥当。

  对此,刘彻直问:“怎么,泰永公主领人研制出新的制盐之法,无须太多的柴火人力,故以低价出售。你们认为的不妥,究竟是对谁不妥?朕只看到于民之利。你们要出去看看,听听百姓们都在欢呼什么吗?”

  是的,百姓欢呼。

  随着东海内的盐运回长安,第一波低价出售的盐在长安出售,本来以为是朝廷是闹得玩的百姓们在真的以低价买到足够的盐时,一个个都禁不住跪在汉宫之外,山呼着谢陛下,谢朝廷。

  盐对于百姓们而言都是奢侈的存在,却又是他们生存的必需品。

  人离不开盐,可是盐价之高也让百姓们望而却步。或许有人听过这样的一件事,那用来晾盐的布扔在地上,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抢破脑袋去争。

  盐价一改,事儿是刘挽做的,而好名头是刘彻所担,朝廷所担,刘彻心里对刘挽的喜爱更是到达一定的高度,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比的听着底下的臣子说的所谓的不妥当,他岂不知刘挽低价的盐一出,触及了多少人的利益,让多少人心生怨恨妒忌之心?

  他们可以妒忌,可以怨恨,可他们最好不要付之行动,刘彻绝不会允许他们有任何异动。

  “陛下,盐价自此大乱,各地怕是都要受到重创。”饶是刘彻已然点明那对普通百姓有利,可是对于大多数的官员来说,普通百姓跟他们有何关系?

  “这么多年你们赚得不少了吧。做生意有赚有赔,你们闹到朕的跟前是想让朕怎么样?帮着你们跟朕的公主要制盐的法子,白白的送给你们?亦或者由朝廷亲自出面,让朕的公主须得抬高盐价?”刘彻早知道低下的臣子们都是何德性,个个贪得无厌,永远只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在乎朝廷的利益。

  可是,他们不在乎,刘彻一个皇帝相当在乎。

  “你们确定要让朕亲自出面干涉盐价一事?那就不只是盐价了。”刘彻无所谓的,反正刘挽已经掌握重要的技术,如果一个个都要求刘彻管管刘挽,刘彻就不会只管刘挽而已。

  一干臣子怎么可能听不懂此话的深意。懂,也有些担心了。

  “陛下,公主的生意打着朝廷的名号,是否有损朝廷颜面?”一计不成,须得再生一计。

  “百姓在汉宫外谢朕的恩典,谢朝廷的恩典,你们听不见?如此有损朝廷颜面?若是和朝廷做生意就算是有损朝廷颜面,往后你们谁家也不用再和朝廷做生意了?”刘彻多聪明的一个人,能让人忽悠住了?

  哼,一个个打着的借口都是想让刘彻出面对付刘挽,他们是明知而故意为之。

  就算知晓刘彻在盐利之上是除了刘挽之外最大的得利者,他们依然告上刘挽一状,只为让刘彻多少顾点他们的面子,对刘挽斥责一番。

  只是他们未免自视甚高,结果是被刘彻往死里抽他们的脸。

  “你们莫不是当了朕是傻子?由着你们糊弄?”刘彻不得不挑明的问,一个个臣子是认为他会听他们的废话,亦或者蠢得连自己得利或者损失都分不出来?

  “陛下,公主毕竟是公主,与民争利,传扬出去为天下人所不耻。”眼看刘彻软硬不吃,好吧,请刘彻好好的想想刘挽的名声吧,那是真有可能影响朝廷。

  “与民争利朕是看不见,朕只看到利于民。你们对此有异议,好,只要和你们家任何有关系的人往后都不碰生意,朕也可以让泰永以后不做任何生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