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辰儿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男人120(2 / 2)
还俘虏了十万???
这……
这可能吗???
连楚语琴都愣住了。
她知道路辰选择留下肯定是有信心的,但是她完全没有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就在这时,楚语琴一旁楚清漓喃喃而语道:“不可能,北郡怎么可能有这等实力,这一听就是假的,城墙下的一定是蛮族派来的细作,故意传播假消息,想让你们打开城门。”
楚清漓还想着等北王那个废物死后,她就带着自己姐姐离开北郡逍遥快活去了,结果现在告诉她,雁城不仅没有沦陷,北郡反而把蛮族士兵给打败了,而且还是碾压式的胜利,这瞬间让她的幻想破灭了,她怎么可能接受这个结果。
再说了,这个消息一听就不真实。
北郡是个情况,大夏人都知道,而且楚清漓在来北郡的时候,也听说了朝廷只派了七万大军北上支援的事。
先不说那七万大军能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赶到北郡,就算他们真的赶到了北郡,加上北郡的士兵也才十几万。
十几万士兵就想要打败蛮族的三十万铁骑?
如果只是抵挡住蛮族,不让蛮族南下,或许还有一丝的可能。
但是斩杀蛮族二十万,甚至还俘虏了十万,这种大夏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战绩怎么可能让人相信?
不过楚清漓话音刚落,城楼上的一个锦衣卫千户就说道:“我相信莫校尉说的话,王爷是天命之子,区区三十万蛮族士兵算得了什么,对于王爷来说不过是土鸡瓦狗!”
锦衣卫千户的话刚说完,另外有士兵附和说道:“就是,蛮族士兵在王爷面前根本不算什么,莫校尉说的肯定是真的!”
听到城墙上士兵们的话后,楚清漓无比惊愕,虽然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但是她内心却是不敢相信北郡的士兵居然这么看好北王。
北王不是废物吗?
这些士兵居然说蛮族三十万铁骑在北王面前只不过是土鸡瓦狗?
该说什么北王是天命之子?
北王给这些士兵灌了什么迷魂汤!
这让楚清漓想到了楚语琴,楚语琴也想是被灌了迷魂汤。
穆兴平想了一下后,直接说道:“开城门!”
穆兴平很了解自己大哥,穆经武就算是真的背叛大夏,也只可能选择去其他王朝,不可能投靠和他们有血海深仇的蛮族,更何况城内还有穆家自己人。
听到穆兴平的话后,士兵们毫不犹豫的打开了城门。
楚清漓心里想到,真是一群无可救药的蠢货,等待会儿外面的重装骑兵杀进来,他们后悔都来不及了。
不过她并没有打算做出任何干涉的行为,对于她来说,这反而是一个机会,若是外面的重装骑兵真的杀进来,她就直接带着自己姐姐离开北郡。
对于她来说,逃命并不是什么难题。
然而楚清漓幻想的事情却并没有发生,穆经武进入安平城后,那些黑骑兵依旧还在原地。
他们不仅没有进攻,反而转身朝着南方,似乎正在警戒。
这时候,穆兴平和楚语琴他们从城楼上下来,迎接穆经武。
穆经武进入城里后,穆兴平就连忙走过去,“大哥,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吗?王爷真的斩杀了二十万蛮族士兵?还俘虏了十万蛮族士兵?”
穆经武说道:“真的,都是真的,你们走后,有一支五万人的重装骑兵来到了雁城,据说这支重装骑兵是王爷暗中打造的,王爷还拿出了一种威力巨大的神秘武器,我们雁城这次最多就死了一万多士兵!”
听到穆经武的话,楚语琴瞬间想到了路辰手中能够瞬间杀气九品武者和宗师的神秘武器。
如果路辰有更加恐怖,威力更大的武器,那对付蛮族的确没有太大难度。
但是路辰什么时候训练了一支重装骑兵?
这件事她可是一点儿都不知道。
锦衣卫就算了,但这可是军队呀!
一支五万人的重装骑兵需要很多的资源,王府总得给这些士兵提供资源吧,但是楚语琴并没有看到任何有关这方面的支出。
穆兴平这时候歪着头,透过城门看了一眼远处的那些重装骑兵,随后他问道:“大哥,难道那些重装骑兵就是王爷手下的?”
穆经武说道:“是的,他们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黑骑兵的战斗力非常恐怖,以一敌百都不是问题。”
穆兴平好奇的问道:“王爷怎么派这么多重装骑兵来接妹妹她们?”
穆经武看了一下周围,然后小声说道:“王爷担心南边知道了王爷的战果后,会将妹妹他们接到南边去,所以故意让我带了五千重骑兵来。”
虽然穆经武没有明说是为了防范谁,但是穆兴平瞬间明白了穆经武的意思。
“南边”不就是指京城吗?
如今北王打败了蛮族的三十万铁骑,名声大噪,再加上他手上拥有几万重装骑兵,他已经成为大夏事实上军事实力最强的藩王,朝廷不可能不防着他。
朝廷为了让北王听话,大概率就会派人将北王的孩子接到京城做质子。
听到穆经武的话后,楚语琴也觉得路辰这件事做的对,的确应该及时派人将穆紫萱她们接回雁城。
楚语琴这时候说道:“你们先聊,我要赶紧回去把这件事告诉紫萱她们,避免她们担心。”
话音落下,楚语琴便骑上马,立刻朝着临时的王府奔去。
看到这一幕,楚清漓微微愣了愣。
随后她也连忙跟上去。
跟上楚语琴后,楚清漓立刻问道:“姐姐,你难道真的相信那个男人说的是真的?”
楚语琴一边骑马,一边面带微笑说道:“我知道你会怀疑这是假的,但事实上辰儿就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等你随姐姐去了雁城,你就会明白了。”
这……
楚清漓无话可说。
她只觉得楚语琴已经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