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严蒿老师教经济课55(1 / 2)
杨博追问:“请问严阁老,建城需要庞大的资金,这资金怎么解决?”
严蒿笑了笑:“资金的事,很容易。”
然后严蒿详细地把当时跟嘉嘉说的50万(百姓)+150万(商户)+500万(流民)+600万(每年税收)的形式说了出来。
百官听后,有些家有经商的官员眼前一亮,有些死读书的官员一脸迷茫,而作为晋商代表、嘉嘉三才子的杨博,则抓到了事情的脉络。
不过,他还是有疑惑:“严阁老,虽然算出了700万和600万的价值,可是还需要投入,首先要建一道坚固的外城,还要规划街区,修筑道路,修筑排水管,林林总总加起来,怕是没有三四百万是解决不了的。更何况百姓迁入不是一蹴而就的,铺面也不是修好就能变现的。实际上这个工程在初期不大可能赚钱,相反,还会赔钱。”
众多大臣一想:“对啊,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严蒿早有成竹在胸,微微一笑,说道:“杨大人,虽然工程开始要赔钱,但是从长远来看,京城寸土寸金。无论把城墙圈得多大,总会有百姓填充进来,临街的铺面房更是不愁不升值。天下不缺有钱人,京城的房产地产,利润空间之大,绝对胜过他们把钱埋在地下。更有很多商贾,都想在京城置产业,做生意。朝廷大可以预售土地房产,还可以用土地作为抵押,向钱庄票号借钱,依据微臣估算,预售和贷款,两项至少能有三百万,去掉开工所需的二百万两,剩下的一百万两就可以用来填补财政亏空,赈济灾民。”
听完严蒿的计划,不少懂行的大臣目瞪口呆,他从来没有想过,还可以这么玩!
严蒿怕还没人明白,索性说的再详细一点:“我的这个方法,是以新城日后的收益作为抵押,换取各大商行贷款,用各大商行的贷款供养受灾百姓,利用他们将新城建立起来。新城建立起来之后,商贾云集,周围的土地升值,店铺上涨,商人又能赚上一笔。”
还没盖出东西,就往外面卖,可真是新鲜,甚至有点匪夷所思,但是仔细一想,又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不过,这时候也不是没有食古不化的死读书,有些老顽固是不可能懂其中道理,所以感觉抓到了严蒿的漏洞,战意一下子高昂了起来。
其中一个督察院御史老头,对着严蒿怒而指责:“严蒿,你不会报喜不报忧吧,我怎么听着谁都得了好处,就没人吃亏吗?哼,你说的不过是异说末学,左道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