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以折畔人对付敌寇573(2 / 2)
立花道雪清楚,如果大友家执迷不悟,坚持勾结敌寇,抢劫大雨,大雨会毫不犹豫转向扶持他们的敌人。比如占据了东方地方(折畔地名,不是东方),与九州隔海相望的毛利家!
立花道雪,看着毛利辉源那充满了不怀好意的目光,就心中一阵打鼓。
毛利家,对九州的野心,路人皆知。
毛利源就,一直在大力发展海军,甚至招募了不少强大的海贼,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从海路入侵九州。首当其冲就是大友家。
想到这里,立花道雪也就明白了严蒿的阳谋,只能低头了。
他老树皮般干瘪的脸上(被雷劈过毁容了),露出一副饱经沧桑的笑容:“我明白了。既然严首辅有命,我大友家自当遵从!”
“严大人,我回去之后,便立即禀告主公,禁止领地的折畔人,与汪直徐海来往。更会在合适的时候,攻击敌寇的巢穴。但我家兵力有限,需要大雨财力扶持。”
立花道雪说得十分圆滑,其实意思也是一个。
就是要钱。
你想让我清除敌寇,我就看你给多少钱?
给钱,我们就办事,黑吃黑掉敌寇。
王家屏在一旁听着怒了,站出来痛斥道:“尔等蛮夷,养虎为患,还向大雨提条件?”
严蒿微微一笑,阻止了王家屏,淡淡道:“没关系。日久见人心,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他根本不怕大友家玩花样。
因为他早已想好,将这开海的条件,给予折畔所有大名。
谁都能来做生意,谁的条件好,我就跟谁做!
我掌握了你们的经济命脉,就如同米国控制了折畔经济一样,日后驱虎吞狼,哪个大名不服我就打谁,让你们黑吃黑,狗咬狗!
一想到能摆布这些折畔大名,让他们俯首听命,严蒿就笑了。
一旦大雨的国力上升了,开海成功,舰队强大,那推平折畔国,指日可待!而现在,就好好利用折畔国吧。
他慢慢悠悠,带着这些折畔大名的使者和辛巴达,走向了津新城。
辛巴达和使者们,远远看到津新城,嘴巴都能吞下一个苹果!
因为眼前的景象,太雄伟壮观了!
这些人在自己国内,见惯了雄伟的城市。事实上,16世纪的莫卧帝国首都德里,还有织田信长的岐阜城、上杉谦信的春日山城等,也算是一代雄城。
但跟眼前的津新城相比,都是渣渣!
真的是人比人气死,货比货得扔!
眼前这座津新城,在米开朗罗、徐胃两个大拿的联合规划设计下,融合了东西方美学的精华,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美学巅峰!
虽然工程只完成了整体的三分之一,但面朝大海的东部城墙、集市、街道和街区,都已经相继完工。南部的娱乐区、红灯区和艺术区域,也相继落成。欠缺的是西部的官府衙门和北部的防御军营。
一句话,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按照严蒿的意思,建设资源全部向与开海直接相关的功能区域倾斜。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建设,基本已经具备了开海条件,倒是严蒿的市舶司衙门,还是一片荒凉中。
没办法,帝城有个穷疯了的嘉嘉,每三天都要派人来看看,津到底建设怎么样了?朕的金母鸡何时能生蛋?朕缺钱缺钱啊!
此时,呈现在辛巴达和羽柴秀吉、上杉景胜、毛利辉源等人眼前的,就是这样一座雄伟的城市!
津的沿海城墙,长达20公里,不仅包裹住了津城区本身,还如同中世纪世界最坚固堡垒——君仕但丁堡一样,将港口也囊括进入城墙保护范围。以防止被陆地敌人围攻,切断城市与港口的联系。两道长达10公里的城墙,与城市本身的城墙浑然一体,将港口与城区连城一片,确保即使被围攻时期,物资也可源源不断,从海上运送到城区。
港口与城市之间,通过一条宽达30丈,足以容纳30辆马车同时并行不悖的钢筋混凝土高速路连接。辛巴达和羽柴秀吉发现,这路面与他们家乡的土路或者石子路截然不同,不仅坚固,且平坦,马车奔驰在上面可以达到40-60公里的速度,根本没有任何磕磕绊绊。辛巴达故意将一杯水放在自己马车的桌子上,却没有一滴水洒出,平稳地让人惊叹。
辛巴达眼中更加惊叹。
10公里的高速路,只需要片刻,就奔驰到了。
在城墙保护的高速路两旁,种植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大乔木,有高卢梧桐、黄金银杏树、冷杉等植物,将两旁点缀地如同森林公园,其中掩映着喷泉、雕塑和东方式的亭台楼阁,俨然是一处皇家园林,完全看不出钢筋混凝土的任何钢铁气息。
到处都是鸟语花香,到处都是喷泉雕塑,假山楼阁,让马车上各国使节,看得目光发直。
“这是一个港口?这仅仅是通向城市的一段路?”
不光是辛巴达、羽柴秀吉,就连第一次来到此地的莎亚丝,也在惊叹不已。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我认为这里比白金汉宫,更加富丽堂皇!这里的艺术气息和格调,远超过任何欧洲宫廷!可笑的教皇,还说大雨是一片地狱?我看此时教廷统治的中世纪欧洲才是黑暗的地狱!大雨是我一直向往的人间天堂!”
严蒿看着一脸激动的莎亚丝,撇了撇嘴:“就这已经人间天堂了?你还没去津新城看呢,日后到了苏杭,你又该怎么说?”
也难怪莎亚丝如此激动。
要知道16世纪的吉利伦城,都是下雨满地是污水,人人随地大小便,到处都是骡马粪便,贫民窟连成片,臭气熏天的城市啊!
一直到19世纪,伦城是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依旧没有完善的下水道,污染严重,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流感、伤寒、霍乱等流行病层出不穷,仅在1849年,就有14000人死于霍乱。19世界吉利画家,约翰.里奇的名画《霍乱滋生之地》,就反应出吉利伦城霍乱的乱象。
此时的欧洲城市,即使是号称“城里人”的巴黎,也不过是城区略好一点,其他地方都是各种脏乱差、大小便随地的城乡结合部,甚至欧洲多次因为公共卫生问题,造成瘟疫横行,一死就是数十万人。
日后欧洲人笑话东方人爱随地吐痰,脏乱差,其实完全是暴发户心理。几百年前,他们还在随地大小便的时候,大雨早已解决了,市区功能明确,瘟疫很少,根本比西方的城市先进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