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8章 新思潮派系之争1968(1 / 2)

军方中的名将,例如胡宗宪、马三多、李如松、俞大猷、李华梅、戚继美等,也基本都属于激进的改革派,对外都是强硬的鹰派。

但有一个人不算在内。

大明军神,戚继光。

戚继光虽然出身武将,也因为武功超绝,一跃从正六品武官,成为了正二品的兵部左侍郎、太子少保,但对战争和对殖民的态度,相比其他狂热的军方高级将领,却更加沉稳。

他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对外殖民和扩张,我支持,但应该在明帝国的能力范围之内,循序渐进,有计划有限度进行。不宜全球开战,毕竟大明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吊打全世界的地步。”

这一点,倒是与严嵩不谋而合。

最后,是中间的温和派。

温和派,以次辅申时行、锦衣卫大都督陆柄、阁老李春芳、军神戚继光为首,主张对内实施循序渐进的渐进式改革,综合考虑大明的发展阶段,还有社会承受能力,在不引发激烈全面的社会矛盾前提下,以小步快跑的方式,一点点加速推进大明改革,对外坚定奉行殖民扩张政策,扩大大明的国土和资源,将大明充裕的子民,移民到更加富庶的西太平洋和南洋群岛上,进行殖民统治,将那些蛮荒之地,渐渐同化成大明的本土。

对于商业、科技和资本,温和派态度,也主张扶持,但同样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一切谨慎为上。

保守、激进、温和这三派,基本类似与后世中的右翼、左翼、温和派三种主张,在朝廷中各自占据了一大片位置。

他们不光在朝廷中争论斗争,在民间同样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由于严嵩奉行文化昌明的政策,鼓励不同舆论,兴办不同类型的文化周刊、杂志、报纸、书社、诗社等媒体,三大派系都在不断积极布局媒体资源,抢夺话语权。

各种类型的报纸、杂志、图书、书社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大明的各大城市中兴办崛起。影响力较大的,有保守派兴办的【儒林】、【圣人微言】、【圣道】等杂志,还有各个大儒在江西、福建、南直隶、浙江等儒家文化十分发达的省份兴办的各种书院,如岳麓书院、万松书院、西湖书院等等。

他们一边拼命抨击时事政治,指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边继续发掘儒家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比如谦虚、自省、孝道、奋斗等,自我进化、自我改进,争取能与来势汹汹、龙精虎猛的改革派新文化,进行正面对抗。

有改革激进派兴办的【上海滩】、【号角】、【光明日报】等报纸杂志,在这些舆论阵地中,改革激进派的各路热血青年,大声疾呼,试图唤醒沉睡了几千年的大明社会,鼓动人们“平等、自由、博爱、科学”的精神,与封建残余压迫势力作斗争。

较为激进的爱国商人胡雪岩,还在上海石破天惊,兴办了大明第一所女子中学,专门招收女学生!

这可一石激起千层浪,彻底震惊了整个大明社会。

无数保守派、老夫子、卫道士痛心疾首,站出来大声指责,这是伤风败俗,这是不顾廉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