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1章 农民的思想解放1971(1 / 2)

严嵩摇头道:“历史的发展阶段,是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越过发展阶段谈改革。目前大明的发展,其实主体依旧是封建的,无论是生产水平还是劳动水平,都是依附在封建土地上的。别看东部的几个城市,比如天津、上海、苏州、广州,到处都是工厂,都是烟筒林立,都是大工业生产,但大明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可都还是农业社会啊。如果政策都参考东部几个城市执行,大明岂不要天下大乱?光是地主阶级,闹起独立、闹起叛乱,再出一个李自成,就足够我们受的!”

严嵩微微一笑道:“所以,政策要稳,要慢。既要支持资本主义工商业,又要让地主老财们,不至于没有活路,起兵造反。本阁老采纳一些保守派真正清流直臣、有识之士的建议,继续推动大明封建社会的发展,让它一点点具备条件,才能更加顺利过度到资本经济。而如果一味好勇斗狠,只会揠苗助长,反而掐灭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

伊丽莎白这才心服口服,对严嵩的评价更高一层。

她过去以为,严嵩只是一个激进的改革者,如今她才意识道,严嵩不光是要推行改革,他首先是大明帝国的最高执政者!保全大明帝国的稳定和繁荣,是他第一要务。在稳定前提下,他才会步步为营,水到渠成,推进改革大业。

虽然严嵩如此治大国如烹小鲜,小心翼翼施政,但大明如今国土太大了,各种条件都极端不平衡。

一句话,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了。

……

在西北边陲,边远的肃州。

肃州城外,一个落后的村落中。

这村子位于黄沙遍地的戈壁沙漠边缘,古代丝绸之路上,全靠小村前一口一年干涸大半年小河,支撑全村的水源,才能勉强在沙漠的紧逼之下,苟延残喘下来。

这里种植的都是耐旱的农作物,比如旱地小麦等。村民还放羊。

此时,在一座黄突突的山坡上,

一个农民,气急败坏将一本书丢到地上,大声咒骂起来。

他名叫马同,是个肃州当地祖上18辈务农的农民。

这农民正在看的书,正是严嵩写的【国富论】。

“妈的!”马同骂骂咧咧,怒不可遏道:“难怪老子一直这么穷!原来都是被人剥削的啊。”

他看到国富论中,有关于财富来源的说明,里面说劳动的财富价值,比资本的财富价值低很多,地主和资本家,可以通过资本和土地等资产价值,从农民身上榨取财富。

这位马同,深深感到了这个世界的恶意。

内心受到伤害+10086!

(╥╯^╰╥)!

难怪我祖上十八辈都是老实巴交农民,却一直这么穷!

内心情绪大爆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