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魏公大帽(2 / 2)

  他不来谢罪,正中下怀。

  第161章 魏公大帽

  荀彧栽培诸葛亮

  曹操上书天子讨伐益州刘璋,天子命刘表、刘备、曹操兵分三路进攻。

  袁绍驻守北方以防万一,三州尚需时间恢复生息,以盯着凉州那边为主。孙坚等则盯着交州方向。

  益州易守难攻,若能君臣一心还有死守的余地,三路大军战线太长,粮草补给是个问题。

  然而,在益州境内真查到了蹇硕和张让的行踪,这让以忠臣标榜自己的一些老臣绷不住了,隔岸观火捞好处那是人人乐意为之的事情,莫名要盖上一个天大的黑锅,则也是无人愿意的。

  再加上两方兵力悬殊,内部很快就有了主张投降的派别。

  刘璋不堪大用,才经历权力交接根本还没坐稳,暂时合作的张鲁也是各怀鬼胎,根本不是全心全意合作对敌。

  平日里不受重用的下属们更是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既能向朝廷表忠心,又能为自己家族谋取利益,尽管会有被说不忠主的名声,可天下臣子哪能不忠天子而忠地方官吏呢?

  僵持不到半年,就有人写密信给曹操,表达如今主公的软弱无能和对归顺朝廷的期望。

  三路兵马,各自带了猛将悍将,所到之处攻无不克,若非益州地势特殊难以强攻,此时恐怕已经到了成都。

  凉州那边的几大势力分崩离析,董卓已死、韩遂被杀、马腾被囚禁许都,一蹶不振,更不敢和朝廷作对,又见益州此时的困境,恐怕等益州解决之后也还是会转头来收凉州,干脆就投了,上交州牧太守印。

  离朝廷最远的交州也感受到一丝不安,这边的发展不如中原之地容易,内部也有些许纷争,但交州牧还是抱着意思侥幸心理,认为朝廷讨伐完益州已经兵乏马困,这是可以再发展发展的。

  正因为这个决定,让本就有混乱苗头的交州也陷入分乱,交州牧被乱贼所杀。

  交趾太守士燮出兵平定内乱,随后向朝廷上贡以表忠臣。

  说来也奇怪,朝廷除了按例封赏外还提了个要求,这要求倒也简单,只是过于古怪。

  朝廷要一位医者,名叫张仲景。

  士燮翻遍了整个交州的名册也没找到这个人,郡县官吏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人,虽有同名的,年龄或者从业又和朝廷说的对不上。

  得到奏折的刘协也不清楚怎么回事,这还是曹操出征前交代的事情,说交州那边有个神医之类的,只好先按下不表,等爱卿回来再商议。

  征讨益州的三路战报都有定期发回来,以当前局势来说,一路便够应付。三路大军主要是前期一个声势作用,在得到了一定的效果后便逐渐撤兵,留足够对峙的兵力就够。分出来的一部分兵力往凉州交州,交接权力。保留部分当地官员,避免一下子全部替换引起动乱,从百姓们的评价来选择去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