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海上要道38(2 / 2)

另外,马六甲海峡对其沿岸国家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带动作用。新加坡凭借其位于马六甲海峡咽喉的优越地理位置,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相关港口城市也因为海峡的存在而发展起了繁荣的港口经济,如马来西亚的槟城和印度尼西亚的巴淡岛等。此外,围绕海峡的航运、物流、仓储、贸易服务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不过这些都是前世记忆中的境况,但这一世可就由不得这些国家造次,张三已经提前布局,这块“肥沃”的土地,只能是华夏的,只能是大清的,这么重要的战略要道,这么重要的交通运输咽喉要塞,只能尤大清掌控。

现在让张三头疼的是,如此辽阔的疆域,怎么管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按照上一世记忆,从北京到新加坡,按照高速走向,从北京到昆明有两千五百公里左右,从昆明到普洱到曼谷再到吉隆坡最后到新加坡,大概在三千两百多公里,全程距离大概在五千七百多公里,实际距离只多不少,在以前在最快的交通工具,八百里加急传递情报,从北京到最南端的新加坡也要15天,来回一个月。这还只是不考虑任何意外的情况,实际情报的传递可复杂很多。

往西更远,而且交通更加艰难,不管是从新疆到南亚最西部地区,还是走昆明往西到达南亚最西部地区,交通环境都非常恶劣。

新疆往南,需要跨过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新疆南疆多个无人区。昆明往西,则需要穿越整个横断山脉,这交通简直让人头皮发麻。

此时在京城的张三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他不由感慨,想要将整个大清发展成超级帝国,就算有上帝视角,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只有到了这个位置,才知道这个位置的难,才知道当时的伟人是何其的伟大,当时的华夏可比现在还要艰难得多。

张三思忖,第一个工业革命成果的运用,就从交通运输开始。

第二天朝会。

“诸位卿家,南方战报可有看过?”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大清在陛下手上,开创万世之基。”

“这都是众位卿家一起努力的功劳,说说实际的,就目前这等情况,该如何管理这偌大的疆土?消息传递该如何整顿?国策又该如何制定?赋税制度又该如何?众位爱卿不要光拍马屁,这些是需要众位考虑的事情。”

众位大臣,看到大清在他们这一代越发强盛,国土面积越发宽广,他们也会在后世名留千古,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类,尤其是作为被几千年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华夏人,谁不想青史留名?这绝对是所有人的梦想。

此时大家都在积极开动脑筋,让自已大脑以一种极快的速度运行着,思考接下来的国策。

“陛下,臣刚刚计算了一下,从京城到昆明,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要15天左右,再从昆明到新加坡,但这段距离就目前而言并没有相关数据,但从传递战报的士兵处得知,这段距离比京城到昆明还要远的距离。那么,来回一趟至少要两个多月,如遇特殊情况,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此等情况下,所有的信息传递,将会收到严重的制约,也不利于朝廷对各地的监视、统治。”

开口之人,正是被张三留在北京负责第一次工业革命新技术引进的曾国藩。张三满意的点了点头,知道这人的确是有几把刷子,和历史上的曾国藩同样是一个有大才之人。

张三示意曾国藩继续。

“南亚地区交通则是更加复杂,最快路线、最短的距离也需要穿过云南以西的茫茫大山,那边的原始森林更是无法行军、传递情报。最好的办法是昆明南下进入南掌或暹罗,而后西进,这样就可以绕过云南西部的苍茫大山。但是这样,前往南亚最西端传递消息,相较新加坡,则是更远。”

“自从朝廷派兵攻打南洋等地,臣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了解,这还是臣目前整理出来的所有信息,陛下看看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需要补充,随后需要写入纪要,以方便后面向百姓公示。”

张三想了想,似乎想到什么。“你在纪要里面写上,南洋等地并入大清版图,南洋等地,农作物一年三熟,是种植农作物的好去处。同时,那边还盛产水果,榴莲、椰子、香蕉、火龙果等,尤其是榴莲,在国内几乎没有。还有一些国内没有的水果。”

张三在想,只要将这些消息放出去,那些趋利避害的商人肯定会前往南洋等地,那样既能将南洋等地的水果运往内地,又能通过通商打通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间接加强区域管理。

疆域小的时候,都希望国土面积越大越好,但是疆域面积太大,又苦于如何去治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