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读书是大部分人的最好出路333(2 / 2)

其他州也是一样。

如此一来,长安城也就有了相国寺和慈恩寺。

相国寺修造的时间要更早一些,并且还有好几位高僧,三位主持,更是获得了李世民赏赐的爵位。

慈恩寺的修造要晚一些。

但是慈恩寺乃是天可汗追念太穆皇后才下旨修造,也召了几位高僧为主持。

玄奘法师的身上,带着从天竺那边带回来的佛祖舍利。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经文。

这些都是能够壮大佛门的关键,也是能够让相国寺或者是慈恩寺名扬天下的关键。

“阿弥陀佛……。”

玄奘法师走向了相国寺。

因为相国寺乃是天可汗为了天下万民而建。

是为相国。

而他的大乘佛法本就是度化万民。

故此,也只有这相国寺,符合他的大乘佛法。

相国寺的主持了空连忙还礼。

“阿弥陀佛……。”

慈恩寺那边的僧众见此,非常的失望。

再一次施礼之后。

就先行一步,回到了慈恩寺。

玄奘法师被相国寺的僧众迎接,一起进入了相国寺中。

又带着玄奘法师熟悉了一下相国寺,最后一个一个都看向了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这才开口讲述自己的西行,求取大乘佛法。

之后,就是和主持们商量该如何举办沐佛节,又该如何安放佛祖舍利。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能去面圣,得到大唐天可汗的首肯,得到天可汗的支持。

佛门才能真正的大兴。

李世民却把这事儿交给了监国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把这事儿交给了鸿胪寺。

道门和佛门的度牒,都有鸿胪寺管理。

天下十三道、四百八十个州,一千五百个县。

这一共就是两千多座大大小小的寺庙。

再加上还有一千多座道观,以及其他的一些来自于吐蕃、吐谷浑、高昌、高句丽等番邦的教派,也都属于鸿胪寺管辖。

这些寺庙、道观等拥有多少僧人、道士,有多少正式度牒,有多少正式的文书等。

鸿胪寺的官员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玄奘法师见到鸿胪寺的官员之后,就明白了,天可汗对于佛门的态度,不打压,却也不会支持。

他不远万里前往天竺取得大乘佛法。

然而,大唐的商贾们已经踏足到了地中海。

天竺?

大唐的商贾们也已经去过了。

甚至是比他走的还远一些。

至于他的跋山涉水,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就算是再怎么离奇,好像也不足为奇。

高昌国也好,还是叶护可汗,这些人在大唐,不说家喻户晓,很多人也都知道了。

不知道?

那说明你没去听大唐邸报的读报。

大唐邸报上早就介绍了西北之地的那些番邦国度,也介绍了黑衣大食、白衣大食,更介绍了北俱芦洲呢。

再加上,赵王陈平安最近新写的一部小说,叫做封神榜。

很多人都听得有滋有味。

盘古开天地。

女娲捏土造人。

人皇伏羲、神农尝百草……。

鸿钧一气化三清。

直接无限拔高了中原之地,百姓们所熟知的一些神。

所谓的佛祖,在这些神面前,根本就不够看的。

用赵王陈平安来说,以正史论,我们都是炎黄之后,以封神论,我们都是女娲捏土造人所造出来的人族。

大唐朝野上下、万千子民们看了封神榜之后,也是深以为然。

说起来。

《三皇本纪》这本书乃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司马贞所著。

算是补齐了史记之中的三皇之列传。

而现在,这本书还没出现。

大唐人对于三皇的了解,还在于史记以及民间传闻,当然,还有一部《山海经》。

而对于三清的说法,其实早就有了。

“三清”之名,源自六朝时期,最初仅指代“三清境”。

随着道教三洞经书理论的逐步发展,“三清”逐渐成为道教中至高无上的尊神。

《道教义枢》中提到,洞真法天宝君居于玉清境,洞玄法灵宝君居于上清境,洞神法神宝君居于太清境。

《太上苍元上录经》进一步明确了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

故此,陈平安所写的封神榜,算是直接为道家理顺了这一神志列传。

他如今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封神榜一出。

算得上是道家的狂欢了。

不过嘛。

每一次,上面都要写着此乃闲暇之作,切勿当真。

犹如一根刺。

道家的袁田罡和李淳风都上门求证了。

陈平安却还是坚持要加上这一句。

玄奘法师在翻译佛经之余,也喜欢看大唐邸报。

又让人找来了以前的每一期大唐邸报,从他离开大唐之后,开始看起。

主要还是追陈平安所写的封神榜。

其实,有一些僧人看完,就有了想要去道家修道的打算。

也有人已经行动了。

这也是为何佛门在听到了玄奘法师不远万里,从天竺带回来了大乘佛法之后。

就立即开始把他吹捧为佛门的佛子,甚至是佛祖的转世灵童。

为的就是太高他的身份。

李承乾坐镇东宫,每天几乎是从早忙到晚。

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六部送来的公文需要他批复。

九卿送来的公文,也需要他批复。

然后就是其他琐碎的事情,也都需要他处理,比如有臣子们前来觐见上奏。

又比如,现在要推行官学。

这将会是他以监国太子的身份,推行一项重大的国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