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圣意341(1 / 2)

崔仁师开口道:“殿下,今日的大唐邸报到了。”

平日里,他并不怎么送大唐邸报过来。

李泰也不怎么看大唐邸报,对于朝政之事,对于京师长安城,他已经很少关注了。

太子李承乾监国数年,东宫之位是越来越稳。

他们有远在封地,根本就没有可能触及到那个位置,除非,李承乾出现了什么意外。

但是已经有了监国之权的太子,怎么可能会有什么意外呢?

李承乾自己也会小心防备,李世民更是让自己的亲军天策军来护卫皇城。

他稍有什么心思,应该就会别察觉吧?

不然,崔仁师、令狐德莱等人,为何不去做?

李泰虽然年少,但是他不傻,相反,又是一个城府比较深的人,也能看清楚一些局势。

真要是行暗杀一道,崔家、王家等人,恐怕早就已经把那赵王陈平安给杀死了。

以前不可能,如今更不可能了。

仅仅是一个大唐邸报就能够看得出来,这遍地都是皇帝的暗桩。

李泰直接伸手。

崔仁师连忙拿出了大唐邸报放在了他手中。

这是最近一期的大唐邸报,也是第二次推行官学的扩大会议的过程和结果。

似乎已经有了六科的苗头。

儒、算、农、工、地、史,也就是说,天下学子以后主要就是学习这六科的内容。

李泰看了看,直接丢在桌子上。

“什么意思?”

崔仁师回道:“殿下,下官的意思的是在贺州之地,率先响应京师,开设六科。”

“也就是先京师一步,把这六科设立出来,先行教学。”

“我等再写一写文赋,宣传贺州之地敢为人先,积极响应朝廷推行官学,愿做推行官学的第一州学。”

李泰看了看崔仁师,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去做吧。”

你们尽管去办,我随意。

也就是想要争取这推行官学的头等功罢了。

李泰也清楚崔仁师等人已经和自己绑在一条船上了,大兄是不可能还用崔仁师这些人。

那么,他们这种积极表现,看起来是为了做给大兄看的,其实还是为了自家的子弟们。

李泰虽然天天饮酒作乐。

但是他不傻。

崔仁师更不傻,这种事情,若是不经过李泰同意,他就不会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两人这么多年来,也算是小有默契了。

去做是一回事儿。

然而,向李泰请示,又是一回事儿。

这种事情,不能不经过李泰的同意,他最起码还是大唐的魏王,是贺州的大都督。

若是直接去做,没有让李泰感受到自己魏王的身份,那他可能就要不满了。

有了李泰的同意,崔仁师很快就开始推行六科。

在朝廷还没有把李世民和陈平安商讨出来的教本公之于众的时候,他就已经安排好了人。

儒学的夫子不用说,崔家有不少。

而算经也有好几位,设立算学也并不难。

就是这工学,崔家以前也有工匠,如今更是买下了不少许可证,拥有了将作监的技术。

但是技术是技术,工学是工学,两者还是有着不小的区别。

不过,为了能够今早建立六科官学。

崔仁师还是请来了名匠,为学子们教导工学。

其次,农学、地理、历史,也很好安排夫子。

没有教本,直接就开学了。

简单的一个仪式之后,贺州学院就宣布积极响应推行官学,建立了六科官学。

学子们以后就可以学习六科内容。

然后,崔仁师、令狐德莱等人写了一些文赋,吹嘘了一下。

李承乾看着手中的文赋。

贺州之地这一次似乎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多少还是有一些意外。

“哼!”

看完之后,直接丢在了桌子上。

朝廷还没正式公布教本,要让天下所有学子们都统一按照教本来学习。

这样才不会出现各州之所学不同。

“多关注一下贺州!”

李承乾想了想,直接给身边的人吩咐道。

“喏。”

不过几天。

贺州的信息就摆在了李承乾的桌子上。

看完之后,他也就明白了崔仁师等人为何要这么做了。

这是直接把世家大族的子弟们都送到了贺州学院,让他们先一步开始学习官学。

如此一来,贺州学院直接成为了他们的学院。

好一个崔仁师!

其实,这种现象在州学建立起来之后不久,已经有不少例子了。

当地的世家大族们会把自家的子弟送到州学学院,还会和当地的官员们举荐一些名儒。

而这些名儒或多或少和世家大族都有一些关系,他们进入了州学学院之后,自然是对于世家大族的子弟们多多关照。

门阀其实就是学阀。

李世民和陈平安都明白这一点。

但是不推行州学,就会让学阀更加稳固,推行州学之后,还是能多一些寒门子弟,缩小学阀差距。

“把这个送去秘书监,就说可以报道。”

李承乾最后还是把贺州的文赋交给了秘书监,同意在大唐邸报上面进行报道。

很快,贺州先一步推行了官学的事情,也就被天下人所知晓了。

那些反对官学的大儒们立即辗转了战场,开始弹劾崔仁师、令狐德莱等人。

与此同时,天下学子们却又夸赞贺州学院。

有一些人,甚至是亲自去了贺州学院,观察他们推行的官学。

李承乾则是再一次召开会议。

以贺州州学学院推行了官学为例,讲述了官学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是天下学子们的呼声。

作为太子,他不能忽略了天下学子们的呼声。

因为官学乃是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他们在学,是在培养他们,若是忽略了他们的呼声,他们还会向着大唐,还会忠君爱国吗?

故此,推行官学已经是势在必行。

最后,直接在这一次的会议上,定下了六科官学。

又提出了教本一事。

教本乃是官学之本,若是无教本,各地州学学院、县学学院所教授内容不一。

学子们学到的知识也不一,最终一定会乱了套。

制定了教本,天下所有学院都要按照教本来教导学生,就不会出现教授内容不一的情况。

学子们在教本之外,自己自学所学到的知识,那是他们勤奋的表现,是他们自己努力之所得。

有了教本,才能体现大唐在教育一道上的公平、公正、公道。

…… 教本的提议一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