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山西省—于姓、董姓、潇姓121(1 / 2)
于姓
- 起源:
- 出自姬姓:周武王克商后,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北邘台镇)。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成为河南于氏。这是于姓的主要起源,邘叔也被尊为于姓的始祖。
- 改姓而来:
- 唐代时,淳于氏为避宪宗李纯的名讳改单姓于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中也有淳于氏,到唐宪宗时,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宋代时,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也有一部分沿袭未改。
- 北魏前期中原于氏为避三国之乱到平城而改姓万忸于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他们又恢复本姓于。实际上,他们是汉朝于公的后代,在三国战乱时随拓跋邻部离开中原,并为适应鲜卑族而改姓,后来北魏建立后才重回中原恢复于姓。
- 另外,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朝时,南方的部分尼玛哈氏改于姓,还有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少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 变迁:
- 于姓最早期的繁衍播迁在今焦作沁阳北部一带,这里是古邘国所在地,也是于姓的发祥地。邘国灭亡后,于姓族人主要生活在今河南省境内,播迁也以河南境内为主。
- 秦汉时期,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播迁,往北迁到了山西、河北,往东迁到了安徽、山东,往西迁到了陕西、甘肃,在此期间形成了河南、东海、河内三大郡望,其中东迁进入山东的于姓最为兴旺。
-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很多于姓族人南迁到东南广大地区。
-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战乱减少,于姓迁徙较少,但繁衍昌盛起来,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
-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有于姓人随往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
- 元末,山西位置优越,所受影响不大,人丁繁盛。明王朝建立后,朝廷施行了人口迁移政策,山西于姓是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族人分别迁到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
- 清代,河南、河北,尤以山东的于姓人为多,部分人闯关东谋生并定居。
- 在山西省的分布:秦汉时期,于姓就已迁至山西。如今,于姓在山西省有一定的分布,如太原等地。随着历史的发展,于姓不断在山西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一些于姓家族聚居的区域。不过,具体的分布情况还会受到历史上的移民、战争、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董姓
- 起源: - 源于己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