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域外来客160(2 / 2)
夜晚的明德堂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晚宴。各国使者带来了自己的美食,学生们则即兴创作诗文。觥筹交错间,文化的隔阂在消融,智慧的火花在迸发。</p>
一位年轻的大食学者即兴用汉语写下诗句:</p>
"万里同风月,八方共典籍。</p>
才智无国界,教育通四极。"</p>
虽然文法不够纯熟,但表达的情感打动了所有人。</p>
第二天的会议上,各国代表开始讨论具体的合作计划:</p>
- 互派师生交流学习;</p>
- 翻译对方的重要典籍;</p>
- 共同研究实用技术;</p>
- 建立定期交流机制。</p>
最特别的是"文化使者"计划:选派优秀学生赴各国学习,同时接待外国学子来华,让他们成为沟通不同文明的桥梁。</p>
"这些年轻人,"叶知秧对林月笙说,"将是推动文明交流的生力军。他们不带偏见,充满好奇,最容易接受新知识,也最善于融会贯通。"</p>
临别时,各国使节都表示要在本国推广明德堂的教育理念。但叶知秧提醒他们:"教育要因地制宜。重要的不是照搬形式,而是理解精神,结合本土实际创新发展。"</p>
这次交流的影响远超预期。不久后,第一批"文化使者"启程远行。他们带去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一种求知若渴的精神。</p>
"教育的意义,"叶知秧在送别仪式上说,"就是要打开心灵的窗户,让不同的文明之光照亮彼此。唯有如此,人类的智慧才能不断进步。"</p>
望着远行的年轻人,她想起一个古老的比喻:文明如同星空,每个文明都是一颗星辰。星星的光芒交相辉映,才能照亮整个夜空。</p>
而教育,就是连接这些星辰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