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海外传经162(2 / 2)

最打动人心的是一次突发事件。邻岛发生海啸,学堂师生第一时间组织救援。他们不但运用医术救治伤员,还用工艺知识协助重建。这场行动让所有质疑烟消云散。</p>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本地长者说,"真正的教育是不分国界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人群。"</p>

随着时间推移,这所海外学堂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既保持明德堂的基本理念,又充分吸收本土文化的精华。</p>

航海课上,学生们学习天文历法,同时研究本地的观潮经验;</p>

医术课上,中土医理与南洋草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疗法;</p>

工艺课上,汉匠技艺与当地建筑智慧交融,发展出独特风格。</p>

最有趣的是文化交流课。这不是传统的课堂,而是一个让不同文明对话的平台。有时是诗文吟诵,有时是技艺展示,有时是智慧分享。</p>

"你们的史诗里,"一个本地学生兴奋地说,"也有关于海洋的传说!这和我们的神话好像啊。"</p>

这种发现不断出现。师生们惊喜地发现,看似不同的文明,往往有着共同的智慧内核。这更坚定了他们推动文化交流的决心。</p>

远在京城的叶知秧,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南洋见闻录》。这是海外学堂的师生合编的,记录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p>

"教育的意义,"序言这样写道,"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搭建理解的桥梁。当不同的文明相遇,新的智慧就会迸发。"</p>

这个成功经验很快推广开来。更多的海外学堂建立起来,在不同的港口,在遥远的海岸。它们像一颗颗明珠,串联起文明交流的项链。</p>

多年后,当老了的赵明远再次站在那个港口,看着来自各地的学子在学堂里研习,他终于明白了叶知秧当年的话:</p>

"教育如同播种。我们播下的不只是知识的种子,更是理解与包容的种子。它们会在不同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成各具特色的智慧之树。"</p>

而这,正是海外传经最珍贵的成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