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三十一章(史实较多)60(1 / 2)

  不是瞧不起英宗,而是真需要皇帝把控军需补给。

  皇帝留下可以分批召集兵马,对其进行充分军事动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反攻。

  朱祁镇无视这点,带着准备不充分的队伍出发了。

  还让一大批官员同行,比如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壄、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等等。

  从职位能看出来,这批人就是明朝高层官员,文臣武将都含括其中。

  是不是会有观众朋友与我一样好奇,他带那么多重臣出征是为什么啊?不只武将,也有文臣,几乎把朝堂中坚力量一锅端过去了。

  是为了听取他们的建议吗?

  荒谬的地方来了!

  朱祁镇把这群官员带出去,根本不是要他们出谋划策,反而让王振把控指挥权。

  不理睬众臣,要从何谈起?

  《明史》中多处记载。

  大军出发后,半途就出问题了。

  此前担忧正在一一应验。军队没到大同,粮草先不够吃了。

  当队伍在暴风雨中抵达了宣府。

  前方又传来坏消息。七月十五日,西宁侯宋瑛与武进伯朱冕领兵去阳和口抗击瓦剌,如今几乎全军覆没。

  记住宋瑛与朱冕,后面还会提这两位。

  抵达宣府的大军收到噩耗,怎么可能没有反应。

  前线再度传来明军惨败的消息。表明情况危急,此时不容失误,真不是没打过仗的新手能率兵出征的时候。

  立刻改变作战策略还来得及。

  众位臣工恳请皇上班师回朝,但王振绝不同意。

  户部尚书王佐与兵部尚书邝壄,两人被罚跪在草地上。一直跪到晚上,也没能见到朱祁镇让他回心转意。

  这时,王振的党羽,钦天监正彭德清也站出来说话了。

  他指出宣城的大风大雨是不吉天象,不能再让皇上继续往前去。前方大凶,恐怕会危及皇上的性命安危。

  当王振的同党开始反对他,足见事态危急到了身处悬崖边缘的地步。

  王振是怎么回答的?

  《明史》记载,他说:「尔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

  非常直白的字面意思。

  ——你知道个屁!绝不退兵,朱祁镇如果必遭一劫,那也是他的命。

  王振此番言论,足以称得上大逆不道。

  朱祁镇却没有惩处他分毫。

  说他被王振胁迫?不,那就是他的本意。

  朝野俱言王振专权,但要问谁给他的权力?

  在那个时代,人们不敢直接骂王振背后的朱祁镇。

  朱祁镇二十二岁了,不是两岁的小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