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章(史实较多)63(2 / 2)
其中的皇太后,指的是朱瞻基的母亲张氏,即英宗朝的太皇太后张氏,她在正统七年去世了。
其中的皇后就是朱祁镇的母亲孙氏,而今的孙太后了。
由此可见,孙太后有着一定干政权力。
对比太皇太后张氏活着时没有王振宦官专权,孙太后在对朱祁镇的约束上远不如前者。
话说回来,八月十八的群臣会议发生了什么?
那番场景被记录在《否泰录》中。
其撰写者刘定之历经四朝,宣宗十年的进士,见证了四位皇帝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
他写:“十八日,皇太后召百官入集阙下,命郕王权总万几。于午门南面见百官,始启事奉令施行,众皆谓行且即真矣。
数日内外汹汹不自保。已而,皇太后诏天下,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
这段话值得挖一挖细节,颇有意思。
我们已经知道朱祁镇在出征前把一众大臣的建议都否决了。他没有立太子,当时只说让朱祁钰留守京城。
因此,孙太后命朱祁钰来监国没有任何毛病。
妙就妙在“众皆谓行且即真矣”。
臣子们都认同朱祁钰监国,并且让他“即真”。
啥是“即真”,就是从摄政或监国状态转而做真皇帝。
朱祁镇被俘,容易让人联想到雪乡二圣。
宋徽宗被俘虏后给赵构去过一封亲笔信。其中写“可便即真,来救父母”,也就是让他登基的诏书。
此处,我们不谈宋徽宗有没有写过这封信,但这封即真之诏的内容是被记载于史册。
无独有偶,早在《汉书·王莽传》中也有这个词。
其中说:“莽既灭翟义,自谓威德日盛,获天人助,遂谋即真之事矣……御王冠,即真天子位。”
“即真”就是登基的意思了。
话说回来。
十五日朱祁镇被俘,十八日有朝臣就提出了让朱祁钰继位的想法。
孤证不立,同一件事也出现在了当朝大臣陈循的《芳洲文集续编》,记录了一些大臣是提出了这个想法,但也有人不认同。①
对此,孙太后当天下了一道命令。②
说皇帝去亲征了,在此之前命郕王祁钰暂管国事,现在大军没有班师回朝,而朝中诸事需要人管理,就让朱祁钰出来管一管。
当然,对此也可以理解。
这会大家都知道土木堡之变了,皇太后不去提儿子的丑事。
尽管我们知道,当时的明朝臣子也都知道,所谓的“今尚未班师”,是永远不可能等不到大军回来的那天了。二十多万军兵都被朱祁镇与王振坑死在了土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