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五十章(2 / 2)
胡姓的外来农作物们也没逃过这轮改名风波。
相似改名风波在隋朝又来一次。在杜宝的《拾遗录》中可以找到相关记录, 比如“隋大业四年避讳, 改胡瓜为黄瓜”。
经过这两轮的避讳, 汉朝传入的外来“胡姓”农作物就有了我们如今熟悉的名称。
此前提到走陆路从西边传入农作物的朝代, 一集中在汉朝,二是在唐朝。唐朝年间引入的物种逃过了前两次的避讳, 也就继续着“胡”姓。
做个归纳, 胡姓农作物, 多是从北方或西北而来。其引入中国时间早, 大部分在汉朝年间。
再看选项C“番”姓, 它是继“胡”姓之后, 另一大外来农作物家族。
恰如广为人知的“番薯”,此类作物多是美洲传来的,时间集中在明朝年间。像是番茄、番豆(花生)、番麦(玉米)、番椒(辣椒)等等。
这一批农作物的命名较为驳杂。因为引入时缺乏统一的书面语,各自都着不同地区的别名。以辣椒举例,它又被叫做海椒、辣子、辣角等等。
从命名方式或能看出“胡姓”与“番姓”农作物的引入方式不同。前者起于张骞凿空西域,获得大汉朝官方支持,命名较为统一。
后者起于欧洲船队抵达明朝,从民间多点散发式引种。
真正成规模种植需等到清朝年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名称是各地各叫各的。
人过留影,雁过留痕。不同朝代的气象与底色亦会留存于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中,从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之中窥得一二。】
镜前,嬴政与朱元璋不约而同地点头。
两人立刻开始思考,由大秦/大明主动引入的农作物该冠以什么称呼呢?这个问题记录下来了,继续看视频。
【再看B选项。比起“胡”与“番”,西姓农作物远称不上望族。
举例唐末传入的西瓜、明朝传入的西番菊(向日葵),清末传入的西兰花,它们的原产地不一样且传入时间也不同。西姓家族成员就像是大杂烩,共同点是都是从西边来的。
最后的选项D“洋”姓,它就很好理解了,是与西洋传教士的活动相关。
类似于洋芋(土豆)、洋葱、洋莓(草莓)、洋橄榄(油橄榄)等等,这些作物有些早就传入中国,但一直没有引得重视,在文献中罕见其身影。时至清朝,它们才开始逐渐活跃于餐桌上。
除了以上四大家族外,还有一些外来称呼。
最有名的是张骞带回来的葡萄与苜蓿,分别是古时大宛语bu-daw与buk-suk的音译。
现在大致了解了农作物的命名方式,再把镜头转回张骞凿空西域。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启程向西而去。他出使西域的最初目标并非带回新物种,而是奉刘彻的旨意,要去联合大月氏一起对抗匈奴。
谈到对抗匈奴,很多人会比较秦汉两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