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五十一章(1 / 2)

  嬴政眼睛一亮,这事要细说!

  就听水镜子播放着:

  【《三国志》记载:“孙权至合肥新城……灌以麻油,从上风,火烧贼攻县”。麻油作为火攻辅助武器登场。

  《齐民要术》描述了汉朝榨油使用芝麻、麻籽、芜菁等植物。它也记载了目前可查的中国第一道炒菜,即铜锅例做出的芝麻油炒鸡蛋。②

  不过,炒菜的普及过程很缓慢。

  一方面是榨油术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受限制于无法低价规模性生产导热性好的炊具铁锅。

  直至宋朝,炒、煎开头的食物才越来越多,而用到的食用油也多是芝麻油。

  《梦溪笔谈》:“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也许,有人好奇古今大不同。

  如今吃的食用油多见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为什么芝麻油能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独占鳌头?大豆从先秦就开始广泛种植,大豆油在古代怎么不是油王呢?

  原因简单,这取决于植物本身的含油量与当时提取油脂的技术水平。

  明朝末年的《天工开物》对各类常见含油作物进行研究分析。

  以当时的技术,测出含油量排在榜首的是芝麻51.8%,而大豆只有15.6%。换算成出油率,芝麻是33.3%,大豆只有7.5%。③

  这就是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植物食用油多用芝麻的原因。

  元朝,越冬型油菜传入中原。

  菜籽的出油量虽不及芝麻,但也能到25%。渐渐,菜籽油也占据了食用油市场的部分份额。

  等到清朝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含油量相对较低的大豆后来者居上了。

  凭什么呢?

  自然是凭借榨油技术升级。有关古代榨油术的变化,涉及机械制造,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关于大豆,它能引出的不只是机械变革史。

  本集加更闲聊的一桌菜,仅剩最后那盘皮蛋豆腐没有讲,而豆腐亦是使用大豆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制豆浆易,制豆腐就需神奇技术,需打开化学世界的大门。

  既然有关大豆的故事一两句讲不完,会分散到之后的视频里再谈。

  我真没有随意挖坑。请大家期待下个新主题《砸开炼丹炉,扒一扒神秘的古代化学》。

  下集见。】

  嬴政紧握毛笔,只觉一股气不上不下地卡在嗓子眼。他期待的具体炼油方法,竟是被放到了以后再谈。

  不仅如此,前几天灵光一闪把豆浆给磨出来了,正想要听听大豆的其他妙用。为什么这集视频偏偏断在此处?豆腐实图已经放出来,具体制造方式也要等下集揭秘。

  七天,还要等七天才能看到下一集更新。

  化学又究竟是什么玩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