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戛纳电影节136(1 / 2)
戛纳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一种关注”、“短片竞赛”、“电影基石”、“导演双周”、“国际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等单元。
有两组评审团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由各国电影文化艺术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其中一名担任评审团主席;非竞赛单元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一种关注单元和导演双周单元发掘了不少具有潜力和成就的导演。
主竞赛单元是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主要的竞赛单元,也是决定“金棕榈奖”等主要奖项归属的评奖单元。
一种关注单元诞生于1972年,与主竞赛单元的大师云集不同,这个单元旨在介绍国际新晋影人带来的原创性和不同的作品。
短片竞赛单元是戛纳国际电影节官方正式竞赛单元之一,与电影基石单元“共用”同一个评审团。
电影基石单元是1998年由主席吉尔·雅各布创立的学生作品单元,与短片竞赛单元“共用”同一个评审团。
导演双周单元被称为导演专业单元,1968年由法国新浪潮电影主将特吕弗创立。1969年,革新过后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接纳了导演双周单元。导演双周单元由法国导演协会主办,是戛纳国际电影节最纯粹、最具创新意义和探索精神的一个单元。
国际影评人周单元诞生于1962年,是戛纳国际电影节引入“法国全国评论家协会”的力量后创立的第一个次生单元,被称为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大女儿”。国际影评人周单元为期10天,比主竞赛单元提前一天结束。国际影评人周单元设有单独奖项,包括国际影评人周大奖、最佳剧本奖(SACD)、发行支持奖(ACID)等。参加该单元展映和竞赛的影片必须是导演执导的首部或第二部长片或短片,类似于其他电影节设立的“处女作奖”。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Palmed'Or/GoldenPalmAward)是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创立于1957年,一般仅颁发给一部电影作品。金棕榈奖与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
金棕榈奖的前身为金鸭奖,即国际电影节大奖,从1946年第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始设置。因其奖杯为金制棕榈枝,故称“金棕榈奖”。
1953年,日本导演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亚洲电影第一次获得金棕榈奖;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金棕榈奖。
评审团大奖(GrandPrix/GrandJuryPrize)又名评委会大奖,是戛纳国际电影节仅次于最高奖项金棕榈奖的二等奖。于1967年设立,在此之前特别提名奖(MentionSpeciale/SpecialJuryPrize)是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