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烟花和祭典168(1 / 2)

每逢盂兰盆节到来的时候(日本的鬼节),人们会来到自己家族的墓园中,他们会在亲人的墓碑前挂上带有自家家纹的灯笼,再举家点上几只线香花火(小型烟花)纪念。此外,花火扮演重要位置的活动,还有长崎每年8月举行的【精霊流し】。

【精霊流し】又叫送魂,是指在亲人逝去之后的“首个”盂兰盆节为其送行。这种独特的祭奠形式不仅仅出现在长崎地区,在熊本县和佐贺市也有传承。活动基于一种船型物体,因为过去很多日本人出海打鱼,再也没能活着回来,所以用“船”的方式超度亡灵,就变成了日本死亡文化中的特色。

每到送魂活动这天,人们会为自己故去的亲人制作一条船。无论造价是昂贵还是简单,船都被亲属装扮的特别用心。身着祭半纏的人们,手持一只线香花火随船行进,过程中人们点燃事先准备好的鞭炮。灯笼和鲜花沉甸甸的覆盖在船只上面,乍看之下会被误认为是在花车游行,但承载的却是无尽的悲伤。

其实不仅仅是以家族为单位,在街道上还能看到为学生为老师,医生为病人,还有为东日本大地震中逝去的生命,所准备的精灵船。在日本人的生死观中,花火,船只,河川都是具有灵力的事物,是亡灵通往西方极乐净土的途径。这最后的一程,他们希望陪自己的亲人走过。

日本人迷恋花火,从江户时代就很夸张。往往花火大会以后就会着火,因为江户时代的都是木质建筑,缺少现代化救火措施,长屋一烧起来就是连锅端,然后就是整个城区那么烧。不过就算是这么危险,也阻挡不住江户人民的“花火情”,大家依旧会出来凑热闹。

如果我们跳出花火本身,去回忆很多日本人钟爱的事物,你会发现一些共通性——比如花火与樱花。别看樱瓣虽小,但聚集起来的力量磅礴,千鸟渊两旁的樱树枝,被大团大团的花瓣压得垂下来。这和日本社会长期崇拜的集体主义是非常相似的。

一阵风吹过,当细碎的花瓣从树上脱落,像下一场漫天粉雪,又叫樱吹雪。花瓣翻转着徐徐飘落,停在街道,水面,行人的发梢。仿佛时间也在那刻凝固似的,这就是日本人钟情的另一种美——牺牲之美。

越是美的事物,越是转瞬即逝。在日本传统价值观中,存在浓重的物哀情结,物哀本身就是一种对消逝事物的悲悯迷恋。如此想想,烟花腾空后绽放,转瞬消失成一缕烟云,是不是和樱花也很相像呢。

日本人不仅通过客观事物去寻找物哀之美,他们还是这种意识的践行者。1970年11月25日,日本近代文豪三岛由纪夫自杀后,闻讯赶来的好友川,同样也是日本文学泰斗的端康成说过一句话。”三岛君,你不应该死在这里,应该是我死在这里,可惜我没这个勇气。“但是仅仅一年半之后,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也离开了。

他选择在最美的樱季,含煤气自杀,他的离去没有血腥没有狼狈。就像《伊豆的舞女一样》温婉柔美,却让人感受到深深的绝望。川端康成在几位日本文豪中年龄最大,在大家都以为自杀是只可能出现在青年中的时候,这位73岁高龄的老人用自己的离开,践行了自己曾说过的话。“死亡是日本美的源头,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死亡的瞬间。”

日本的烟花,不仅仅是一种表象美。它是出现在夜空中,却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日本人的精神浓缩。是一朵经年久远,岁月陪伴,情缘联结,物哀明灭之花。

当小小的火苗爬升到自己所能抵达的顶端之时,它知道该说再见了,它会耗尽自己全部的能量,燃烧起整片天空,然后会有更大更美的烟花继续盛放,而她自己呢,则化作一缕灰烟,无踪无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