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黄沙埋忠骨73(1 / 2)

在一片焦灰之中,上官婉儿和李若仙好不容易才翻找到了些突厥人劫掠后遗漏的财物。

二人迎着初生的日头,离开了盘峡。诀别了六千忠魂铁骨,眼前是金辉下无尽的荒原。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机关算尽间。风沙吹不透心尖的炎凉,因为不愿伤别,上官婉儿没有回头。日升日落,岁月流淌,终是山止川行。

二人风餐露宿,决定绕道代州,避开幽州,走郊野回到洛阳。二人扮成普通的妇女,一路上披星戴月,在这寒冬腊月挨了不少冻,吃食也十分简陋。上官婉儿本是在外巡游惯了的,什么苦都吃过,令她意外的是李若仙这位身娇玉贵的公主殿下,不仅不矫情抱怨,反而十分能吃苦。无论是喝凉粥还是吃糠米,都从没抱怨过。

几日前李若仙不小心崴了脚,二人只好找了个农户人家借宿几日,不住客栈便省下了银钱,也更加安全。这户人家住着一对老夫妇,人朴实善良,他们的独子是个雕岩壁石刻画作壁画的画家,生得眼如点漆,俊朗挺拔,谈吐也十分有礼。

农户家住土窑,依山而建,年节还没过去,屋里暖融融的,被褥都是新的,窗户上贴着窗花,门上悬着大红灯笼。

李若仙躺在床上休息,上官婉儿则靠近烛火半倚着身子,二人各有心事。

经过了这次惨败,上官婉儿变得沉默了许多。当日惨痛的光景在她的眼前一幕幕地重演,让她的心刀割似的疼痛。遥想自己的人生,这一路她也算是问心无愧。她秉持着良善之心,抱着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景执拗地惩奸除恶。她总以为,这样,便能为百姓,为无辜受冤的人们讨上一个公道,让天底下少一些苦难。

可这一次,突厥军队暗伏和睦公主随军,代州守军叛变,将六千精良的将士屠戮于盘峡。代州肯定已经沦陷,幽州司马王怀耽旧案在身她不敢轻信,只得带着和睦公主一路逃亡。黄沙拂忠骨,这六千活生生的人命,在令人作呕的权力斗争中葬送,突厥以和睦公主的死为借口谋反,定会宣扬是大周假意和亲又在突厥边境杀死公主,无意议和,大周无义在先,于是他们便顺理成章发兵攻打。这六千忠魂,便在他们唇齿一张一合之间变成了不忠不义的宵小之徒。这些年轻的将士们死在本该阖幸福的团圆之夜,冰冷的北风与沾满血污的砂石成了他们短暂一生的哀歌,不知何时才能马革裹尸,与亲人团聚。

望着门口被冬夜的寒风吹得四下摇晃的灯笼,灯笼里的火焰忽明忽暗,就如同这世间万千浮萍般的众生。她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错了。她想起了当日在扬州时,郭迩所说的话,公义,到底什么才是公义?他们是将士,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是父母心尖上的宝贝。对这些无辜的将士们来说,什么是公义呢?是义无反顾地为国效犬马之功,还是无端在大国利益之中成为棋子,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就算有一日沉冤昭雪,立了宗祠,那又如何?这一个个鲜活而热血的生命已经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

轻尘栖弱草,战争,到底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

上官婉儿忽然觉得,这世间的许多事都是一笔糊涂账,说不清也道不明。大都好物不监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世间的复杂与凉薄她又如何参的透,又怎么能改变的了呢?望着夜色,

她叹了口气,轻轻剪短烛心。夜凫,你又在哪里?受伤了吗?想起心爱的骏马,上官婉儿心如刀绞。

与她沉痛的叹息交叠响起的,是李若仙俏皮的低笑声。上官婉儿看着她将自己裹在被里,背影轻颤。

“笑什么呢?”上官婉儿问道。

“没,没什么。”李若仙嘟囔着,将自己裹得更加严实。

翌日清晨,上官婉儿去山上打猎,李若仙独自在窑洞中缝补衣裳。熟悉的敲门声响起,李若仙赶紧一瘸一拐,喜滋滋地开了门。

画家背着笔墨色粉站在门口,见她下床,连忙扶住李若仙的手:“怎么门开得这样快,也不仔细着自己。”李若仙听了,羞答答地笑着,连忙将他带进屋。

二人上了床,李若仙便趴在他的怀里,脸上满是娇羞与幸福。男人有些局促,轻抚她的肩膀,

欲言又止。李若仙虽见他有些反常,却也没放在心上,拿出一双鞋垫,上头绣着鸳鸯戏水的花样。画家端详着,惊喜地夸赞:“着鸳鸯栩栩如生,灵动非凡,仙儿,你真是好手艺。”

李若仙抿着嘴直笑,可男子暗暗捏紧了衣角,好似下了很大的决心:“我有话要对你说。”

“什么?”李若仙眉梢眼角笑意满满,握住他的手。

男子不敢看李若仙的眼睛:“仙儿,我要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