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我当皇帝,谁赞成谁反对?426(1 / 2)
临近中午时分,伺候朱元璋的黄门侍郎赶来周贵妃这里,把朱楩与朱松兄弟请走了。
看来家宴要开始了。
这是皇家家宴,规模自然毋庸置疑。
御膳房从早上就开始准备了,各种山珍海味数不胜数。
而且这只是中午的,朱元璋召来诸王,一个是一大家子好好聚聚,再一个也有事要谈。
所以除了诸王以外,不论是后宫嫔妃还是朱元璋的女儿,也就是那些大明公主们,都没有得到诏令邀请。
反正今天一整天都是皇家聚会,到了晚上的时候,再召她们不迟,到时候规模还会更大。
过年那天因为要宴请百官,恐怕就顾不上后宫这些人了,所以提前先办家宴再说。
等朱楩与朱松赶到时,就看到往日的朝堂大殿,此时已经被布置成了巨大的餐厅。
更让人意外的是,当中放置着一张巨大的长桌,而不是按照地位品级分桌而食的小桌。
朱楩和朱松已经是最后进来的了,堂中早已站满了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是在东,或是在西,也有人双手抱臂靠着柱子,有的在低语,有的在闭目养神。
如此散漫的样子,若是平时,绝对要被治罪的。
可这些人可不一般,因为每一个人都特娘的是王爷。
大明王爷,足足二十三位,此时齐聚一堂。
这等级别,就是躺在地上想睡一觉,太监们可也不敢多嘴啊。
朱楩进来时,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瞩目。
不论是年龄最大那一批的王爷们,还是当中那一批,以及朱楩这一批的兄弟们。
每个人都在打量朱楩。
“这就是咱们那位名扬天下,武力冠绝古今,立下千秋万代之功的老十八?”有人冷笑着,言语中仿佛多有不屑。
以朱楩如今的五感,自然听到了,下意识抬头看去,却是一愣。
呃,不认识。
好尴尬,明明是兄弟,却竟然不认识?
“大哥,那是咱们三哥,你怎么得罪他了?”还是朱松对朱楩低声道出了那人的身份。
原来是老三晋王朱棡啊。
朱楩这才释然,是他就不意外了。
朱楩耸耸肩:“他是在羡慕嫉妒恨。”
“噗。”
身边有人笑了出来。
朱楩转头看去,顿时眼前一亮,忙上前拱手说道:“四哥,你也来了?什么时候到的?”
正是朱老四燕王朱棣。
朱棣本就往这边走来,站在朱楩面前,上下打量着这個十八弟,伸出双手拍拍朱楩的双臂,激动的赞道:“不愧是咱朱家子孙。老十八,这一战打得漂亮。从此以后,关外草原也是咱朱家的天下了。”
“是啊,自古以来,连强汉盛唐都没能完成的壮举,如今被老十八给做到了。兄弟们,此乃千古之功啊。”
“好样的。”
“十八哥,干得好。”
除了三哥,其他兄弟们纷纷向朱楩称赞有加。
尤其是排序靠后的弟弟们,更是激动且崇拜的望着朱楩。
比如那安王朱楹,身为老二十二的他,比朱楩小了四岁,才只有十二岁。
此时也跑到了哥哥跟前,嚷嚷着:“十八哥,日后有空,你也教我带兵打仗吧。我也要跟你一样上阵杀敌,扬我大明国威。”
“好小子,才这点年纪就想上阵杀敌了?”朱楩笑着拿手摸摸他的小脑袋。
朱楹摇头甩开朱楩的手,插着腰,装作老气横秋的说道:“十八哥,别忘了你当初也是十二岁就藩的。你比我只大了四岁啊。何况我的未婚妻是魏国公三女,而你的未婚妻是四女。若是在魏国公府里面,你还得喊我一声姐夫呢。”
好家伙。
朱楩顿时无语了,合着这小子还是自己的姐夫?
原来朱楹就是徐家三姐徐妙珍的未婚夫。
徐达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徐妙云嫁给了朱棣,二女儿徐妙清嫁给朱珪,三女儿徐妙珍就是眼前朱楹的未婚妻,四女儿徐妙锦自然是朱楩的老婆。
难怪徐达一直怨念满满,自家四个宝贝闺女,全被这群小朱羔子给拱了,一个都没留下,一网打尽。
同时也因为有着这么一层关系,朱棣,朱楩以及这位朱楹,显得格外亲近。
连朱珪也走了过来。
“这是伱十三哥,代王朱珪,”朱棣猜到朱楩也许不认识这个兄长,先一步给朱楩介绍了一下:“同时也是你的二姐夫。”
朱楩苦笑一声,赶紧抱拳说道:“十三哥。”
朱珪笑着点点头,说道:“老十八,你可给咱们朱家长脸了。只是当初你好像只记得给三哥写信,却忘记了咱的封地也在大同了。”
朱楩一愣。
这已经是去年的事了,当初为了追击阻截鬼力赤继续溃逃,所以从雁门关入大同镇,想给藩地在山西太原的三哥写信借兵。
结果自然是被朱棡给拒绝了,还被冷嘲热讽了一番。
可朱楩没想到的是,合着代王的封地就在大同。
不过不是在边关,而是在大同府建设了王府。
“这倒是我的不是了,弟弟给哥哥说声抱歉,实在是真不知道您在大同啊,”朱楩赶紧解释。
(PS:绝对跟作者无关。)
朱珪笑了笑,说道:“一家兄弟何须说两家话?哥哥只是想跟你说一声,今后有用得着的,就跟咱打一声招呼。咱们可是兄弟,上阵亲兄弟,绝无二话。”
“老十三,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朱棡微眯双眼,面色有些阴沉。
朱珪转过头去,看着三哥。
朱元璋封王时,分成三批。
第一批是洪武三年,除了朱标作为太子以外,总共封了秦王,晋王,燕王,吴王,楚王,齐王,潭王,赵王,鲁王等九位亲子亲王,以及一位从孙朱守谦为靖江王。
第二批册封是在洪武十一年,共册封了蜀王,湘王,豫王,汉王,卫王等五位藩王,以及改封吴王为周王。
第三批自然就是朱楩这一批了。
所以才说朱元璋的儿子们分成三个批次。
而朱珪就是豫王,在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代王,同年就藩到了大同府。
大同镇身为九边重镇之一,朱珪的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只是朱珪和朱棡的封地都在山西,此时看来,恐怕往日多有不和?
比如此时朱珪撇着嘴,一点不把朱棡放在眼里,就要开口反驳。
可忽然,黄门侍郎从里面内殿走了出来,高呼:“陛下驾到,诸王迎驾。”
就算贵为大明王爷,可在真皇面前,那也得靠边站。
何况他们的王位是怎么来的,心里没数吗?
如果他们不是朱元璋的儿子,又哪里来的如此殊荣的身份和地位。
于是,不论是朱棡,还是朱棣,以及朱楩、朱珪等人,二十多位藩王纷纷或是起身,或是转身,面冲着龙椅方向跪了下去。
等朱元璋身着红色龙袍走了出来时,诸王纷纷高呼:“恭请圣躬金安。”
朱元璋随口说道:“朕安。都起来吧。”
诸王这才起身。
朱楩抬头看去,发现朱元璋的身边还跟随着三个年龄不大的孩子。
他们分别是老二十三唐王朱桱;老二十四郢王朱栋;老二十五伊王朱。
这几个小子比朱楹年纪还小,其中朱栋和朱都是洪武二十一年出生的,在二十四年封王时,才仅有三岁。
等到过完年,他们也才七岁啊。
如今跟着父皇,对周围一切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
除了三个小家伙,在朱元璋的身后,还有朱允炆也出现了。
昨天玄武门那件事还未传开,所以没有多少人注意到,朱楩与朱允炆的目光在半空对上,发生着无形的碰撞。
不过也有人注意到了,在场诸王虽然都是王爷,可同是王爷也有区别。
王爵之中,有穿红色蟒袍的,也有蓝色蟒袍的,可只有朱楩与朱允炆是明黄色龙纹蟒袍。
今天连朱元璋都特意换上了红色龙袍,颇为喜庆。
整个人群当中,就只有这么两身明黄色,明晃晃的很惹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