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事启(2 / 2)

年轻道士一听,只能作罢听从安排,体内法力运转,同样一个跨步跟上了中年道士的步伐,只是他刚走两步,浑身上下传来的灼烧之感便让他感到刺痛万分,心中明了,这便是人道气机的排斥,如火焚身。

齐国,炉同县外驿道上,一辆马车缓缓向前行驶。

辰时,天尚未亮,四周暗沉,驿道上难见人迹踪影。

大约过了半刻钟时间,驿道前方突然看见一抹橘黄色火光。

马车赶至,原来是县道交界关卡处值守的官兵。

“停下!”一位官兵用火把拦在马车前将车逼停面向车夫言辞不善:“干什么的,从哪里来要去哪。”

那车夫常年在外知晓规矩,赶忙下车一脸赔笑:“官爷,我等是炉同县人,这会正要去柏县省亲。”说着从怀里掏出户碟,顺道又取了些碎银钱偷偷塞给官兵。

官兵接过银钱,面色缓和随意瞟了眼户碟便一把将马车幕帘拉开。

马车里此刻正坐着一位年轻书生,车厢里燃着烛灯,那书生穿着长袍右手持书见官兵掀帘,于是抬头看了一眼,面带笑意向官兵点头示意。

官兵一看是位书生,气度不凡,在加上收了银钱自然不会在做刁难于是又回到岗哨上挥手道:“过去吧,记得最近不要到处跑,要是遇到来历不明的和尚及时告知官府,切不可掉以轻心。”

车夫连忙点头:“我等知晓,要是遇到和尚一定立刻告知官府。”

马车驶过关卡,再往前也就到了柏县境内。

马车里,陈道宁挑了挑眉心中暗道:“这和尚是什么意思,大齐如今又开始缉拿和尚了?”

齐国在两百年前还未败于夏国时,曾尊以大承寺为国教,只是后来齐国败退,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朝廷废黜了大承寺国教的地位,此后一直在抓捕大承寺的和尚,至今有两百多年,按理说早就将大承寺余孽清缴干净了,至少陈道宁活了这么些年还从未见过和尚,但不知为何现在连一县之地的官兵都开始设卡堵截,难道又有和尚出来作乱?

就是不知道这和尚犯了什么事,连朝廷都容不下。

陈道宁碍于身份地位,对所在的世界从来都只是一知半解,不甚明了,这也是他之前迫切改变地位的一大重要原因,不过现在出了这等事,当真前途未卜。

时间到了巳时,天色大亮,一大早炉同县外便有一骑驴的道人到了炉同县县衙。

县衙里张大人得知十分隆重在衙门外接待了这位道人。

此时道人正和张大人在衙门内议事。

“张大人,想必贫道前来所为何事你已知晓,届时还望张大人多多帮衬。”

“上师客气,此事周大人已给下官打好招呼,建庙一事到时候下官自当竭力相助。”

两人所谈正是如今首辅在全国推行修建巫庙的事项。

这道人见张大人言辞之间很是配合不禁暗自点头,突然心血来潮道:“既然如此,那贫道今日便给张大人卜上一卦,算是投桃报李。”说着便伸手掐算。

张大人有心看看这道人本事,想着要是算的准不妨结交一番,要是算不准,那也只当是应付差事了,毕竟天底下沽名钓誉之辈比比皆是,不可能随便来个道士就有真本事。

道人一边掐算一边向张大人讨来随身物件,算着算着道人脸上神情逐渐凝重,望向张大人时已经有些惊疑。

“张大人,令郎今日可回了家?”

张大人点头:“犬子最近确实在家中,不过这两日不知去哪儿玩耍了,不知道长可有何指示?”

张大人想着,这道士好像也不怎么有本事,毕竟张星回县里又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很容易就能查到,不料这道人下一句话就让他汗毛竖立。

“张大人,如贫道推算无误,令郎此刻恐怕已经遭了血光之灾,丢了性命。”

“什么?”张大人闻言猛然拍桌站起,大声喝到:“一派胡言,这位道长,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言辞之间眼中已然露出寒光死死盯着眼前道人。

“大人,有时间在这里质疑贫道,不如趁早出去核实一番,如果贫道推算无误,大人可以带人出县衙往西北方向找寻一番,说不定会有所收获。”

张大人惊疑不定,可事关自己的儿子,由不得他迟疑,当即下令召集衙门衙役按照道人所指方向搜寻,同时召来衙门里和张星走的近的好友询问,却得知这几日都没人看见张星张公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