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螟蛉之子24(1 / 2)
淳安码头,灾民中央
身着一声官袍的海瑞挺直身子,傲然站立在人群中央。靠着这些天筹款赈灾挣来的好名声,海瑞灾民中的威望很高。所以他来到码头后,现场顿时停止了喧哗,只有几个老丈倚老卖老靠了过来。
而在海瑞的身旁,楚江则小心提防着周围情况。须知如今海瑞在东南黑市上的赏银已然达到了三千两,这可不是笔小数目。明朝的一两银子约等于现在的660元,三千两便是如今接近两百万的巨款,这笔钱足以让人疯狂。此刻周围人多眼杂,楚江空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
就见那几个老汉来到海瑞面前,先是伏地叩拜,然后方才小心问道:
“知县大老爷,这些船是赈灾的粮船吗?”
面对老者的疑问,海瑞诚恳道:
“这些是倭寇的海船,上边确实装满了粮食。只是倭寇素来残忍狡诈,谁也不敢保证他们是来赈济灾民,还是另有所图。本官之所以来码头,也是想替大家问问情况。在我确认情况之前,还望大家暂时不要轻举妄动。”
听到海瑞居然冒着生命危险与倭寇接触,在场一众灾民纷纷感慨淳安来了个青天大老爷。要知道倭寇虽然大多出身东南,但平日里杀人放火的勾当可没少做。淳安又不是那些揭不开锅的县城,所以灾民中也没有几个人愿意与倭寇主动接触。也就海瑞这样悍不畏死的清官,才能冒着生命危险为百姓主动探路。
于是就在众人等候期间,倭寇的海船也靠上了码头。就见一众倭寇喽啰从船上跳了下来,一个个手上拿着火铳长枪之类的武器,身上的凶悍之气连海瑞都为之侧目。一众灾民见此更是吓得急忙靠后,与倭寇保持距离,只留下楚江空陪着海瑞直面一众倭寇。
等到这些下船的倭寇排列整齐后,船上又走下了几个穿着精良铠甲的倭寇头目,首领真是王直的义子王滶,身后则是以松浦泉奈为首的一众倭寇悍将。
注意到这些倭寇的精气神,海瑞轻声对楚江空道:
“江空兄,无怪乎倭寇能横行东南上百年,且不说训练装备如何,光是这股悍勇之气就胜过大明九成的卫所士卒。”
不过与海瑞的惊叹不同,出身后世的楚江空却有些不屑一顾道:
“什么悍勇之气,不过是匪气罢了!”
以后世的标准来看,这些倭寇队列不整,阵型不严,拿着把火铳就趾高气昂的摇头晃脑,距离真正的精锐差远了。
“哦,江空兄还懂军列战阵之道?”海瑞惊讶道。
“略知一二,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楚江空这可不是谦虚,他是真的略懂一二,也就是学校军训的那种程度。
不过海瑞却不会这么认为,要知道楚江空当时也说自己对钱粮账目略知一二,结果真上手才发现他的算账本事,胜过天下九成九的钱粮师爷。
两人小声交流几句之后,那王滶便已经带人走到海瑞的身前。一身铠甲伴随着脚步声咔咔作响,看着海瑞身上的官服便道:
“你就是淳安县的知县海瑞?”
“本官便是海瑞,还不知足下是?”
“鄙人王滶,乃是徽王义子。受到徽王的诏令,奉命赈济大明朝廷治下受苦受难的灾民!”
徽王,指的自然是自号徽王的王直。不过这个王滶也是心思歹毒,一开口便在话中藏了陷阱。首先王直这个徽王,朝廷是从来不认的,实际上就连王直自己也没太将这个徽王当回事儿。王滶在此专门提出来,就是想一次握住海瑞的把柄。
但凡海瑞在回话中说上一句“王爷”,“徽王”之类的话,便等同于作为朝廷命官的海瑞认可了王直这个草头王,这可是不下于通倭的罪状,闹不好是要株连九族的。尤其是如今周围人多眼杂,海瑞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别人攻击的武器,说话便要更加小心。
不过以海瑞的心眼,自然是不会落入这么简单的语言陷阱里的。所以王滶的话刚刚说完,海瑞便道:
“原来是五峰船主的螟蛉之子,素来听闻你与五峰船主在东海里做买卖,不知今日来我淳安所为何事?”
五峰船主同样是王直的名号,而螟蛉之子则是义子的意思。海瑞称呼王直五峰船主,既不像徽王那样犯忌讳,也能保持基本的礼貌,可以说是极好的应对。相较之下,他称呼王滶为“螟蛉之子”,显然就有些轻蔑的意思。这也是官场中人必须要保持的立场,面对倭寇不能有礼有节,态度必然得是居高临下才行。
可以说这一官一寇刚刚见面,两人的言语中已然充斥着剑拔弩张。那王滶见到海瑞面对倭寇仍然冷静应对,举止有度,再结合海瑞曾经的风评,心下里对海瑞也是暗暗佩服。不过对于“螟蛉之子”这个称呼,王滶同样有些恼怒。毕竟在大明朝,《三国演义》还是很流行的。《三国演义》里最有名的螟蛉之子,莫过于刘备的义子刘封。联想到小说里刘封的结局,王滶显然觉得海瑞这是在咒他不得好死。
而海瑞感受到王滶的态度,心里却是暗暗担忧:
这个王滶一上来就剑拔弩张,似乎根本没有与朝廷缓和的意思。难道我与江空兄的推断有误,王直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老母爱子,他根本没有投靠朝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