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救兵50(2 / 2)

木头数量不少的,可能需要一整天连续不断来车,提前做好准备。

杨烈便再次来到爷爷院子确认一番,包括车队进出路线也顺便确认好。

明日肯定不止一辆车,要尽快让车辆卸货离开,否则会堵住大路,影响其他村民出行。

傍晚回家母亲说,好像下午看到大伯母回来了。

杨烈并没有太在意。

大伯是个干部,一家人住在市里,前些年大伯脑梗去世,家里留下大伯母和两个孩子。

大伯和大伯母年轻时迟迟没有孩子,便从大伯母的娘家抱了一个儿子的,结果养到十几岁,也就是大伯母四十六岁那年却又怀孕了,生了大伯的亲儿子。

原本干儿子是当亲儿子养的,后来有了亲儿子,便不再喜欢干儿子,想法设法将人家送回原来的家。

可造化弄人,又过了些年,这个小儿子竟然也意外猝死了。

大伯母又成了孤家寡人。

又跑回去求人家将那个干儿子过继给她。

结果干儿子也没拒绝,但心里带着怨气,回来后对大伯母并不好,一心就等着她死了,继承她的家产呢。

大伯母这个人,性子不坏,可就是很势力,也很看重钱。

大伯临死前,让兄弟们多多照顾大嫂,有事情也可以让大嫂调节。

所以她俨然一直以家主自居。

幸运的是,杨家人不管再怎么闹腾,但对大哥还是很尊敬,间接也就比较尊敬大嫂,让她才狠狠过了一把当家做主的瘾。

杨烈前世就不喜欢大伯母,除了每年过年需要去拜年外,其他时间根本懒得理睬。

而大伯母也自是继承大伯的遗志,在几个弟弟里,最照顾杨伟杰,不怎么喜欢父亲杨建国和三叔杨伟建。

“现在住在黑猪娃家吧?”

杨烈“吸溜”声,狠狠吃了一口面。

在外面吃面的时候,不敢吸溜,在家里就无所谓了。

吃面不吸溜,就等于不吃蒜,快乐少一半。

“你慢点吃,不够我再下一把给你。”母亲在坐在旁边粘鞋底。

也就是千层底。

千层底这种鞋底,是用布一层层用燃子(也就是浆糊,用面粉加水不断熬,最后留下一团特别黏糊糊的糊状物)粘起来。

一旦等鞋底干了,非常扎实耐磨,钉子都钉不进去。

这种鞋底穿着很是舒服,但就是不防水,如果在水里走太久,鞋底就会被浸湿。

好在庆城天气干旱,每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常常是几个月不下雨。

才给这种鞋底提供生存空间。

“够了,先前军儿给我带了个包子。”

“哦,”母亲应了声,又想起什么,苦笑道:“你以后不要把你六婶叫那种外号,你是晚辈,不管别人怎么样,都不能这样。”

“叫个外号有啥,她们那个样子,我没抽她们就算好。”

杨烈不以为然。

“你听话,我和你爹可没教你这样,”母亲嗔他眼,“她们人品不端正,是她们问题,你要做好自己。”

杨烈心里还是不在意,但也不想忤逆母亲,便笑着点点头,将碗里的汤一饮而尽。

母亲做的面好吃,除了面都是手擀外,汤调节的好也是主要原因。

“男子汉就要顶天立地,堂堂正正,心胸宽广,你看看你爹,虽然一辈子没大本事,但走到哪里别人都尊重他,就是因为他品行好。”

“知道啦,娘。”

“不知你大娘(专指大伯母)这次回来啥事,会不会因为昨天你踢了你六达?”

母亲回过神来,又忧心忡忡地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