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那些事(1 / 2)
京城那会,她外出最多的地方也就是和娘亲一起去的天宫寺,母亲每逢初一十五过年过节都要去给全家祈福,罗悠悠便也在寺里走动的多些。
寺里有个小和尚,就住在西北角。小和尚看起来和罗悠悠差不多大,却总是皱着眉头苦大仇深的样子,靛蓝的眼睛里似乎有说不出的苦恼。
是的,小和尚的眼瞳不同于常人,是靛蓝色,仔细看去,甚是妖异。
因着那双靛蓝的眼睛,别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害怕,可罗悠悠喜欢极了,拿出娘亲给自己的平安玉对比了许久,颜色真的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罗悠悠直呼,竟有人天生就有两颗宝玉。
每次去罗悠悠都要逗“宝玉”玩。
“宝玉,我们东疆的草原可辽阔了,你去过吗?”
“宝玉,你看我新学的挽剑花,你喜欢吗?”
“宝玉,皇后娘娘赐我的铃铛,我好喜欢,你觉得好看吗?”
“我不叫宝玉,我的法号叫普济。”
“哈哈,好吧,普济,你在寺院拜什么佛?求什么愿?”
“普济什么都不拜,普济没有什么愿望。”
“竟然没有愿望吗?我娘亲就有很多愿望呢,每次都去拜观音,听说观音娘娘很灵呢。”
小和尚总归是个孩子,时间久了有了小伙伴似乎也不在那么孤僻,对宝玉的称号也默认了,随着罗悠悠叫他宝玉。
只是有一日,在罗悠悠身后轻轻的呢喃着“其实我也不叫普济,我本名刘生。”
可惜这轻飘飘的一句“刘生”,随着一阵大风完全被淹没在“呜呜”的风声里。
普济说,他从出生便是多灾多难,刚出生便差点被人溺死在水盆里。后来被送到一户人家又起了大火,那人家都被烧死了,他也受了些惊吓。到了天宫寺后,时不时还是会遭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天灾人祸,但幸好每次都能侥幸躲过。
罗悠悠不禁感叹,怎会有人如此多灾多难。
普济摇摇头,表示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自己这双妖异的蓝眼睛吧。而师傅告诉他这些,就是想要他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定要时刻小心。
罗悠悠带着小和尚一路跑进观音娘娘座前,跪下虔诚的祈祷,希望宝玉一生平安。
小和尚依旧倔强没有拜,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佛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想起宝玉,罗悠悠有些感叹,走的时候太着急都没有和他告别。
当时罗悠悠拆了手串中的一颗金铃铛,又拿自己的平安玉结合在一起,给宝玉做了新的平安挂坠。
希望他不要因为自己的眼睛时时难过,要相信那是如宝玉一般的存在,也希望自己的平安玉能保护这个小和尚。
罗悠悠轻叹一声,也不知道宝玉收到自己的礼物没有。
跟他爹在一块什么都好,就是命令下的急,说走立马就走,连行李都顾不上收拾。
自己刚把礼物做好便要出发了,连再见一次宝玉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托人送过去,所以到现在也没个消息。
可罗悠悠不知,此后,寺里的那位小和尚,无事便去拜观音。
而此时,李清鹜和罗毅云大概已经明白了春好的意思,但还是对春好说到“你不要着急,慢慢说清楚。”
春好缓了缓,说道“我们平日里都是和其他乞丐一起住在破庙里靠乞讨为生,但有时也能接点零活挣点铜板。就像帮人听消息,找人,甚至有时候就是对别人说几句话就能换几个大窝头。就上个月,我们就接到过一个找人的活,让找一家四口的外乡人,因为当时我在最外圈,没有听见太多,就记住了一个金铃铛,罗悠悠。
罗毅云听完有些沉默,李清鹜立马追问,“见到这些人后,你们怎么传达消息。”
春好也立马回答,“告诉我们乞丐里边的一个领头。”
罗父的眼神紧紧盯着春好,像是要把她看穿。
春好有些害怕,磕巴的说到,“大人,夫人,小姐,你们是我和日升的救命恩人,都是大人物,我是不会去告密的,请大人们放心,让我和日升留在你们身边,当牛做马也比乞讨的日子强。”说完使劲磕头,额头上开始渗血。
李清鹜急忙将她扶了起来。
听完罗悠悠好像也明白了些,有人在找他们的踪迹,而且很有可能来者不善。“爹”罗悠悠刚要说什么,就被罗毅云抬手打断了。
“春好,你也累了,先去看看你弟弟吧。”罗毅云等春好离开后才对罗悠悠说,“悠悠别急,有些事爹会告诉你的,嗯,还记得你姥姥吗?”
“嗯,不是,太记得”罗悠悠学着罗毅云的表情,有点尴尬的笑着回答。
罗毅云摸了摸她她的脸蛋,笑了笑。转头看向李清鹜,问道“夫人,这个叫春好的小娘子,你觉得有问题吗?”
李清鹜摇摇头,“看着就是一个很可怜的小娘子。”
罗毅云喝了一口茶润着嗓子,也说到“她确实知道的不多,看起来也不像受过训练。再者,她的弟弟日升还需要我们去救治,应当不会在这个节口骗我们。”
“需要我们救?我们夫妇俩都不是医师,最多我们只能出钱罢了,但若是需要钱,你也不会把她们带回来了吧。”李清鹜看着丈夫,不知他卖的什么关子。
“夫人,这事还是有些为难你。”罗毅云此话刚出,李清鹜瞬间有些懂了,又想起刚才罗毅云对悠悠说起姥姥,也只能是叹息一声,“去吧,我们加快脚程,虽然又绕路了,但是应该耽误不了太多回京的日子。”
罗毅云轻轻的握住妻子的手,李清鹜却反过来安慰他,“没事,这么多年了,娘的气早就应该消了,我是她唯一的女儿,她还当真不认我吗?况且那孩子也是一条人命,娘亲身为医者肯定不会阻
罗毅云点了点头,“只是恐怕我们即刻就得出发了。今天春好认出了悠悠,难保不会有其他人也认出来了,立马走才是最安全的。”
“夫君,我们可是密诏回京,知道的人只有年幼的武昭帝,张岭张大司马和陈百川陈丞相。而且,而且我们本就是绕路而行啊,一直从东疆绕至近南岭,再折返京城的!”
“新帝年幼,才12岁,刚刚登基,我想定是不会这么做的。就怕是受人挑唆。胡太后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她现在是垂帘。尚京危机四伏啊!”
“若真是张岭和陈百川弄权,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东疆的兵也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