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卢新华:“我成替身了?”(2 / 2)

“伤痕文学,值得考虑。”

在袁易埋汰的小屋里,袁易开始思考起要不要抢先发表伤痕文学。

“虽然这个文学题材很火,在这个年代是有需求的。但是也有致命的问题,提那十年太多了,很危险。”

在得知自己差点就会被八百里加急押解京师或者就地正法后,袁易接下来的文学创作不得不小心。

适当地唱唱赞歌,这没什么丢人的。

况且很多东西本来就值得歌颂。

袁易他可没有那种偏见,认为文学就是要把黑暗的东西暴露出来。

托尔斯泰都觉得人性中有真善美值得歌颂,晚年写忏悔录的时候,承认自己是为了追求名利才去写那么多丑恶而忽略美好。

“我想想,伤痕文学实在是不能忽略啊,时代对这个文学题材是有需求的!”

要是没需求,卢新华那不算出色的文笔,怎么可能引发那么大的时代共鸣?

当然说他不出色也是相对而言,他的文字水平在这个年代是绝对有发表见刊的水平的。

好歹人家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出身。

袁易在埋汰的小屋里来回踱步,思考着该如何下笔。

来回踱步间,袁易抬头看到了马圣人的照片,虽然看起来有些破旧,但是此刻在袁易的内心,马圣人在熠熠生辉。

“感谢伟大的马圣人!事情完全可以辩证看待嘛!”

袁易想到了一部很好的世界文学名著,而且是这个世界阴差阳错没有出现的名著。

“而且,我可以把这部名作营销成《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前传,做成一个系列!

号称读懂它,就是在读懂《十八岁出门远行》!”

这样干下来,或许后世营销号百家号都要管袁易叫声祖师爷?

“伤痕文学的伤痕不一定非要是埋怨和愁苦仇恨,也完全可以是正面的疗伤疗愈嘛!

好,决定了,就这么干!”

袁易开始打着煤油灯在夜里写作,准备先声夺人,获得伤痕文学的解释权。

袁易打算先写出个万把字的样稿,然后再去找陈书友敲定接下来的合作。

袁易相信,《山花》是愿意做走在华夏文学最前列作家的知心大姐,配合袁易的计划的。

自袁易开始,伤痕文学就要变了!

当然,卢新华他们那套原本的伤痕文学也不可能就这么销声匿迹,时代对他们那套也是有需求共鸣的。

只不过,他们要被袁易先发制人了。

只能被迫当替身,当反面了。

只等袁易写完稿,敲定最终计划。

从此以后,伤痕文学姓“袁”了!

用马圣人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伤痕文学即将一分为二。

原本来伤痕文学很可能会被打成伤痕文学极端派或称极端伤痕文学,也可以称“卢派”。

华夏先锋文学开创者的位置已经入手,下一步是伤痕文学。

“写吧写吧,这格子可真难爬。”

在电脑出现并开始普及前,华夏的作家都是手写稿,手稿纸一般都是格子纸。

所以这个年代的作家码字就是在一格接一格地爬格子。

当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会这样干,有些会用潦草的字迹书写,一字占数行数格的情况常有发生。

这年头的编辑也没以后好当,一百个作家就有一百种字体,认字是一种本事。

袁易这种一手清晰漂亮的小楷,对编辑们来说是当之无愧的福音。

袁易觉得自己的稿子发表那么快,那么有效率,除了质量能打,与他那一手好字也是有分不开的关系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