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存勖入朝57(1 / 2)

在韩建以及他的镇国军被剿灭后的第二天,朝廷举行了朝会。

虽然行宫条件简陋,但皇帝身边没有权臣把控的局面已是数年未见。政坛的新面貌足以使臣子激动。

在百官朝贺行礼之后,李晔命令宰相宣读了赏罚的诏书,并将之颁布天下。

李氏父子自然是功劳第一,这一点无可置疑。

虽说李亿和几位亲王也做了很多事情。但没有沙陀军前来在城外大破韩建,又连续猛攻城池,那么李亿就是再怎么微操手下一万禁军,恐怕都无济于事。

李克用已经是朝廷正一品的亲王,而且已经入了皇室族谱,身份已经尊贵到了极点。

朝廷最多再给他加封几个封号,实质性的东西是没办法再加封了。所以封赏不少都落到了李存勖的身上。

李存勖加封宣平郡公,食邑千户,并封泽潞南面招讨使。

泽潞南面就是梁王朱温的地盘了。宣平,字面意思为平定宣武军。所以朝廷这个封赏,其义不用多说。

河东监军宦官张承业,辅佐晋王李克用已久,颇有功绩。现在召回朝中述职,加封留用。

张承业在两年前派往河东监军,可能是那时动荡中的朝廷最正确、也最重要的任命。这一举动为朝廷保留了复兴的火种,在今日得以显现。

朝廷刻意营造着对李氏父子无上尊荣的氛围。李晔和李亿希望用这种方式,抵消沙陀人对于朝廷的疑虑。

李存勖大约是得到这一爵位最年轻之人。他推辞不受,不过天子李晔还是强行让他接受了。

“飞虎骁将飞虎子,当之无愧何须谦让?幽州和魏博不服晋王久矣,朕听闻幽州刘仁恭和魏博罗弘信收到梁中传指意,想要和晋王作对,这都是需要英豪用命的地方。”

“幽州魏博,来行前父亲已与他们讲和。陛下不知耶?”李存勖道。

“传言,只是传言。禁军在城外,遇到了几个自幽燕逃回关中的平民,说幽燕皆在整军。但具体如何,还是让晋王知晓再行定夺。”

天子当然不会打诳语,但这个烟雾弹足够让李氏父子困惑。

李存勖听闻后,心中大惊。晋阳留守兵力不是很多,若是几家联合进犯,就太危险了。无论如何,他有着“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质。所以在朝堂之上,一点异样也未曾显露。

看到李存勖没有再提出质疑,李亿心中感叹:李存勖还是年轻了一点。

他要是经验更老道,就该知道:朝廷对幽州燕云地区的信息获取源,绝对不可能比河东军更强。

怎么可能是禁军比沙陀军先收到消息呢?

在吊足了李存勖的胃口后,崔胤就接着宣读诏书。

华州镇国军中,韩建已被枭首。他的尸体会被焚烧,挫骨扬灰。

朝廷和王室对于韩建的恨意早已到了不可忍耐的地步。在罗列了韩建逐条欺罔大罪后,群臣的愤怒达到了顶点,恨不得将韩建剁碎之后食肉寝皮。

不过在李亿的提点后,李晔最终对镇国军上下保有了有限度的宽容。

韩建其父韩叔丰协助剿灭叛军,亲信张行思则协助指认了贼臣罪行,二人最终得以被宽宥。

镇国军上下概当如此,包括韩建的幕僚、部将。愿意弃暗投明的,朝廷正在用人之时,都会纳入军中效力。不愿意者也不强求,发放路费让他们返乡为民,不许再问政事。

最后,朝廷给诸王大臣都予以一定的嘉奖,特别是在韩建乱朝时期被赶出朝廷的官员,还有未尝构事韩建的大臣。

翼王李亿的功绩并不为众人所知,封赏在覃王、延王之下。但是看到十六宅诸王看自己的眼神,李亿知道他们已经理解中秋之夜的变故。

一个亲王,再怎么加封也是一人之下的地位。李亿性格简朴,对这些事情也不太关心。他追求的,大约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那种气质吧。

李亿最在乎的是,他获得了“凤翔东面行营招讨使”的任命。有了这一项,他就能率兵西进,大展宏图了。

……

李存勖当日就回到了城外沙陀军营中。

幽燕军务,兹事重大,必须要和父亲尽早商议。

李克用正在军中边习武、边处理军务,没想到儿子竟然当日就回到军中了。

“我儿归来,缘何甚急?是早朝朝廷有所怠慢?还是指使我军如何,对我军意有不满?”

“朝廷对父亲推崇之至,对孩儿也礼遇有加。这是册封文书,请父亲过目。”

看到朝廷更加着力册封的是儿子李存勖,李克用反而非常高兴。他本着教育后辈要戒骄戒躁的态度,道:

“我不是告诫过,拒绝朝廷的爵位吗?不过既然是朝廷固封,也就算了。以后可要留心。陛下对我军安排如何?”

李克用觉得,既然韩建已经被拿下,那么下一步朝廷一定是派他们收复长安、剿灭李茂贞了。

“陛下…未曾谈及对军队安排,但却特地提及幽燕之地的动向。这正是孩儿忧虑之处。”

“幽燕?”李克用瞬间也皱起了眉头。

沙陀军这几日驻军城外,也抓到了几个流民。这些流民竟然都声称刘仁恭正在厉兵秣马,将要撕毁和约复叛。

李克用当然和晋阳留守是有互通消息的,而且还是一日一信。

连晋阳都没有收到消息,华州怎么可能会先收到了动向?未免也太奇怪了一点?

“我儿在华州城中,就没有留心过此事?”李克用问道。

李存勖不是碌碌之人,当然散朝后就立即在城中调查取证了。他立刻把过程和结果告知父亲:

在朝会结束后,李存勖想要再私下面见天子,询问消息,却被侍卫阻拦说:天子还在病中,不宜接见外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