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2 / 2)

“诗锦,只有你亲身经历才知道啥叫苦焦。”

“如春,你咋变得婆婆妈妈。这让我低看你了。阿姨,你看如春多像老妈子。”梁诗锦听后淡定地说完,过去挽住耿寡妇的胳膊,淘气地对耿如春吐了一下舌头。

耿寡妇的心被梁诗锦这自然而随意的一挽,瞬间暖化了,两人的距离被快速拉近。耿寡妇打断了两人的谈话,问起了梁诗锦的家庭情况,她的年龄、爱好,家庭成员及她父母的工作,甚至还问起了她的祖籍和爷爷奶奶的情况。梁诗锦告诉她的父亲在政府工作,母亲在大学教书,并认真地回答着耿寡妇的每一个问题,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耿寡妇惊奇地是,经常在戏里看到小姐爱上穷书生的事,竟然发生在儿子身上。她心里更加喜欢梁诗锦,觉得梁诗锦就像一件贴心的小棉袄一样暖心。她再次专注地从头至脚又把诗锦打量了一番。她觉得诗锦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看起来都那么端庄,那么得体,真和儿子很般配。她不理解,梁诗锦自身条件优越,家境又好,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咋能和儿子好上了?想到这里,她不由地担心起来,要是诗锦看到寡妇洼的苦焦,她家的贫穷,不和儿子好咋办?她心里责怪儿子心太实,没有提前写信告诉她诗锦的家庭情况,她给家里先置办一两件家具,遮掩遮掩家里的穷相。过了一会儿她又不由地被自己气笑了,她想就是耿如春提前写信告诉她,梁诗锦这么好的家境,就那一两件家具就能改变梁诗锦的看法吗?她想还是实事求是吧。

耿寡妇回头又看了看儿子,觉得她二十多年的寡没白守、苦没白受。现在儿子学业有成,还带回来这么好的对象。看着两人的甜蜜相,她仿佛看到她晚年的幸福。她想,诗锦生的孩子一定很漂亮。她不想给小两口添太多的麻烦,也不想让亲家瞧不起她。趁着现在还年轻,在田里多刨几个钱,省吃俭用多攒几个钱,再过几年,她到城里带孙子。

耿寡妇有一肚子的话要和儿子说,只是碍于诗锦的情面,暂时把话放在心里。

回到家里耿寡妇忙着给两个孩子做荞麦凉粉。梁诗锦也不歇息,洗了手脸,换了一身衣服,就过来给她打下手。梁诗锦在家虽然很少做家务,但她心灵手巧,手脚麻利,干啥都有模有样,不一会就做得像模像样,这让耿寡妇更喜欢了。耿如春看着母亲和梁诗锦忙活,他也帮母亲往灶膛里添柴火。三个人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很快就做好了荞麦凉粉。

荞麦凉粉清凉败火,是夏季最好的解暑食物。晶莹洁白的荞麦凉粉调上黑色的醋,浇上红色的油泼辣子,上面盖着一层绿色的油炒韭菜,色彩亮丽,调上自产的蒜泥、清油、芥末等配料,香味四溢,吃一口味道醇香纯正,真是色香味俱全。

梁诗锦看得垂涎三尺,她吃了一碗感觉不过瘾,忍不住诱惑又吃了一碗,撑得实在吃不下才放下碗。这是她吃饭最香最多的一次。

吃完饭,耿寡妇说:“诗锦,你今天走了那么多路,衣服一定让汗水浸透了,你也很累,让我帮你洗洗。”

梁诗锦拒绝说:“阿姨,按理我该给你洗衣服才对,咋能让你给我洗衣服,这可使不得。以后我的事我自己做。”

随后,耿如春把梁诗锦带到中窑。指着中窑的炕说:“以后你和我妈住在一起。这里没有床,要委屈你。”

“如春,我和阿姨住在一起多好啊,可以聊聊天,拉拉家常,晚上也不会寂寞。”

“诗锦,这里洗澡也不方便,以后你要将就些。”

天黑了,诗锦和耿如春到了边窑——耿如春的卧室,耿如春拿出罩子灯点着。窑里只有一方炕,炕上几床被子,别无他物。虽然她知道耿如春家很穷,但是真正看到后,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她这才知道,不但贫穷能限制人的想象,富贵也能蒙蔽人的眼睛。

梁诗锦就像打量古董一样打量着罩子灯,她觉得煤油灯虽然昏暗,但是很浪漫,她能和相爱的人长相厮守,也是很幸福的事。她用手指戳了一下耿如春的额头,笑着说:“这是多么浪漫的事,我愿意和你这样白头偕老。”

耿如春说:“诗锦,在这里先别说浪漫,吃饭才是首要问题。”

“我们只要精神富足,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

“好,我觉得你首先要了解这里有多少贫穷,有多少落后。”

梁诗锦说:“贫穷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信心,才能改变它们。这也是我们回来的目的。”

“我们一起努力吧!但愿我们能唤醒这些沉睡的人们。”

“我相信会有人加入,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

如春笑她是傻丫头。他俩嬉闹了一会儿,围坐在灯周围,商量今后的一些打算和计划,然后梁诗锦做了记录,以便以后时时提醒他们。他们俩开启了回乡创业的第一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