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 / 2)

秋季正是菊黄蟹肥的时节,正宁帝自然吃上了南方运来的大闸蟹。

大闸蟹的数量看着多,实际上分一分,也没多少。

正宁帝和后宫嫔妃办了一场赏花吃蟹宴,又给老太妃们分了分,还有宗室和得用的重臣。

一批分下来,每家分不到几只,为的是那份体面。

让所有人心里泛酸的事情来了,萧景曜,这个踏入官场不到半年的小菜鸟,竟然也收到了正宁帝赏赐的大闸蟹。

惊掉了无数人的眼球。

萧景曜也颇感意外,该赏他的,正宁帝先前窦赏了,怎么突然又赏下了大闸蟹?

这份体面,倒是有些太过了。

萧景曜近来风头正盛,其他人也乐意卖他个好。他有意打听事情的经过,自然不难。

但萧景曜也困惑了,为我说话的竟然是宁王?他这唱的又是哪出?

第055章

萧景曜十分不解。这些日子他也没再见过宁王。他们两人上一次见面, 只有上回福王来养心殿告状,正宁帝让宁王滚来挨骂,无辜的萧景曜旁观了全程, 惨遭宁王记恨。

要是说宁王这是想拉拢自己,萧景曜觉得这事儿也不太对。宁王那种高傲自大的性格,不大看得上萧景曜, 所以在看向萧景曜时,也没怎么掩饰自己厌恶的目光。若是宁王真的有意拉拢萧景曜, 也不会是这种偷偷施恩的风格。以他的性子,必然要大肆宣扬他对萧景曜的恩情。

反正不管萧景曜上不上钩, 这么一宣扬, 宁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萧景曜在得知自己还没进翰林院之前, 宁王就开始给自己使绊子的事儿后, 很是无奈。仔细琢磨了一下, 萧景曜才大概猜到了宁王的脑回路。

萧元青和窦平旌交情匪浅, 哪怕现在窦平旌领了禁卫军统领一职,得了空还是会来萧府找萧元青玩。

一个窦平旌也没什么, 谁不知道承恩公脾气暴躁不好惹, 族中几房都被他搅得七零八落,是个能眼睛都不眨地拆掉自己家族的狠人。这样的光杆司令,又没什么大本事,只靠正宁帝宠爱,其实也没什么实权。

就算窦平旌现在是禁卫军统领,这个职位非正宁帝心腹不可任。但窦平旌多年来不靠谱的行为太多,大家都没把这当回事。毕竟以窦平旌触怒正宁帝的频率, 谁知道他这个禁卫军统领能当多久。

正宁帝和窦平旌这对表兄弟,相处方式十分魔幻。朝中大臣对正宁帝削了窦平旌的官职, 又把窦平旌找回来干活这种事都麻木了。最高记录,窦平旌一个月内被削了五次,又被消了气的正宁帝叫回来继续干活。

一个月三十天,窦平旌这换官职的速度,要是有个什么“历史上换官职最频繁的大臣”之类的评选,那窦平旌必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所以禁卫军统领这个官职再要紧,其他人确实也没把自己对窦平旌的重视程度往上提一提。

这边刚重视他几分,那边他就被正宁帝再次削成白板滚回家闭门思过,这不搞笑呢?

所以朝中大臣都知道承恩公受宠,但也都不认为承恩公是个有本事的人。他又没有族人互相帮助,甚至不被族人放冷箭都算是老天保佑,谁会把他当成对手啊?

承恩公可怕不可敬,皇子党们夺嫡都没把窦平旌算进去。

每到这个时候,野心勃勃的皇子们和他们背后的支持者都觉得太子也怪不容易的,明明有个好外家,开局就拿到一手好牌,愣是被承恩公给拆了个四分五裂。

太子母族和皇帝母族乃同一家,皇帝还把对生母的眷恋和感情全都投放在了母族。这是什么天胡开局?

光是靠这一点,太子就一只脚踏入不可撼动的地位圈了。

谁知道还能有自拆家族这种骚操作呢?

哪怕是摩拳擦掌准备把太子拉下来自己上的宁王,一想到窦平旌,都想对太子说一声同情。

这可真是让他们想破头都想不明白的壮举啊。

萧景曜倒是觉得窦平旌很聪明。这些天相处下来,以及萧元青嘴里透出来他和窦平旌相处的情况,萧景曜都能确定,窦平旌一点都不傻,没大本事是真的,但不至于太离谱。这一手操作虽然骚,但不也顺利地将承恩公府从夺嫡的漩涡中给摘了出来?

这么一看,那些铆足劲抱着自己的九族到处钻营,想挣个从龙之功的家族,指不定谁傻呢。

窦平旌都混账成这样了,大家也习惯性将承恩公府排除在夺嫡之外。但血缘关系是斩不断的,窦平旌就是太子的亲舅舅。娘亲舅大,舅舅的地位,几乎就比父亲弱一点。窦平旌的动向,还是会被夺嫡的人牢牢关注。

本来萧景曜这个六元传奇状元就有够惹眼了,不过他年纪小,萧家又只是普通人家,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就算萧景曜名气再大,萧元青和窦平旌交好也没什么关系。尤其是在查出萧元青过往的一些丰功伟绩之后,其他人更是忍不住嗤笑一声,觉得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承恩公这等不学无术的混账,果然就和废物纨绔聊得来。

直到正宁帝给萧景曜赐婚。

看看萧景曜未来的妻子是何人,顾将军唯一的女儿,在家极为受宠,是顾将军和吴将军的心头肉。正宁帝又不搞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那套,顾将军的威望几乎达到了顶点。

这个时候,窦平旌和萧元青的关系,在一些人眼里,就格外碍眼了。

顾将军几乎算是大齐现在的武将之首。武将代表什么?兵权!

宁王只要一想到窦平旌和萧元青交好,萧景曜会因为这层关系天然对太子有好感,顾将军又因为萧景曜这层关系稍微偏向太子……宁王当真半夜都睡不着觉。

所以宁王决定先下手为强,在萧景曜还未进入翰林院任职之前,就稍稍动了点手脚。

萧景曜确实有才华,他这份才华,沉淀十多年也无妨。

只要萧景曜不出头,老老实实窝在翰林院,顾将军就不会因为萧景曜的缘故而选择支持太子。

虽然萧景曜觉得宁王这个脑回路有点扯,但他琢磨了许久,也观察了宁王的行事作风后,最终得出来这个结论,应该是有八九分靠谱的。

想通这点后,萧景曜也很无语。顾将军在宁王眼里到底是个怎样的莽夫形象?他这等立下大功的将领本就容易遭帝王猜忌,再跑去参与皇子夺嫡的事,是嫌自己的九族活得太长了吗?

萧景曜不懂,但萧景曜大为震撼。

顾将军都回京好几个月了,一直谨言慎行,兵权也交得利索,摆明了就是功成名就后想带着一家老小过点舒心日子,什么麻烦都不想参与。大儿子废了一臂,日后不会再有上战场的机会,小儿子更是投戎从笔,考了个秀才功名,明摆着不想再走武将的路子,只想一家人和乐融融过点幸福美满的小日子。

结果宁王竟然觉得顾将军会因为萧家和窦平旌的交情而站队太子?

萧景曜挠了挠头,简直不知道该说宁王特别有未雨绸缪的意识,还是该说宁王眼瞎,一点识人之明都没有。

朝中官员互相结亲的多的是,按宁王这种算法,满朝文武都是拐着弯的亲戚,还分什么太子党和宁王党?

有个好岳家的长处再次体现出来。顾家先祖追随本朝太/祖起事,顾家是实打实的开国功臣之后。就算顾家世代镇守边疆,在朝中也有自己的关系网。

或者说,在外戍边的武将,在朝中花的心思也不少。毕竟有兵权的将领容易遭帝王猜忌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知道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但他们又不在京城,和皇帝隔着上千里的距离。武将们读书少,又不是文盲,三人成虎的道理还是懂的。所以越是在外领兵,兵权在握的将领,越会在朝中打点关系。没有别的心思,就是为了在有人对皇帝说将领们坏话的时候,能有人在皇帝面前帮他们说好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