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 / 2)

萧景曜和他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萧景曜自己都不知道正宁帝为什么突然给自己来了个官职大晋升。

大齐的中书舍人品级并不高,只有正六品。从品级上来看,萧景曜只是由从六品升到正六品,不过是升了一级而已,并不能算是官职大晋升。

但中书舍人这个职位可非比寻常,这可是真正的天子近臣,相当于皇帝秘书的角色。每天都能面圣不说,皇帝有什么旨意,一般都是皇帝口述,中书舍人润色后写好圣旨,交由皇帝查看后,确认无误再由掌印太监盖上天子大印,最后由传旨太监出去传旨。

到了大齐,中书舍人的工作量进一步加大,甚至可以为皇帝处理重要文书。

这才是萧景曜把中书舍人一职比作皇帝秘书的原因。

想想看吧,能呈给皇帝看的重要文书,哪一本不是关乎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就算不是这些大事,朝中大臣的动向,官员党争的内情,以及皇帝派去各地的钦差的回信……

这等绝密信息,除了正宁帝和阁老们外,能够看到的,就只有中书舍人。

所以别看萧景曜只是由从六品升为正六品,但这简直比连跳五级,由从六品升至正四品还难。

正四品已经是同进士的天花板了,许多人一辈子都无法达到这个品级。

萧景曜这个正六品的中书舍人,可比寻常的正四品厉害多了。毫不夸张地说,就算是各州封疆大吏,正二品大员,见了现在的萧景曜,都要客气相待。

这就是翰林院修撰和中书舍人的巨大差别。

更别提,中书舍人作为天子近臣,可以近距离观察天子的脾气性格,揣摩天子的喜好,之后的官途自然能平坦。

最重要的是,中书舍人可以在为皇帝处理重要文书时,顺便听一听皇帝和阁老们商讨政事啊!

这可是大齐顶级权力核心圈的核心人物,哪一位不是胸有千壑的大才。萧景曜一琢磨,好家伙,自己这不就是相当于上了个带薪的阁老补习班,能够亲眼看到阁老们和正宁帝如何治理国家?

怪不得中书舍人这个职位如此惹眼,从这个职位出来的,在官场中全都如鱼得水,不管在哪儿都能干出一番政绩来。

皇帝和阁老们的小课堂,虽然这并不是给中书舍人准备的小课堂,而是他们在认真商讨朝政,那也足够中书舍人受用终生了。

能考上进士的都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科举考试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再一上这种高端实践小课堂……

有这配置,要是还能当个虚度年华的庸才,那简直是在侮辱他们能考中进士的智商。

历朝历代,盯着中书舍人的官员简直不要太多。萧景曜都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被这么大的馅饼砸到头上,一时间竟没反应过来。

自己最近没做出来什么成绩啊,怎么突然间就被正宁帝升为中书舍人了?

萧景曜一头雾水。

翰林院现在已经到处飘着酸气了。萧景曜先前被正宁帝点名去替他念书,翰林院有的人坚强的稳住了,没有酸。现在,他们再坚强,也稳不住自己的心态了。

萧景曜踏进官场才多久?他来翰林院当值才不到半年啊,怎么就青云直上,一步登天了呢?

是的,一步登天。在所有人眼中,萧景曜这次就是一步登天。

周翰林震惊得嘴里能塞下两个鸡蛋,吓得瞌睡都没了,呆呆地看着萧景曜,“你……你家中是不是有什么自己都不知道的背景?”

这等一步登天的事,以前从未有过!

就算萧景曜的岳家是顾将军,武将也没办法插手文官的事情。正宁帝更不会允许有人插手他的近臣安排之事。

那萧景曜晋升得这么快,简直是不可思议。

要不是觉得太过离谱,周翰林都要忍不住怀疑萧景曜是正宁帝流落在外的亲儿子了!

哪有提拔得这么快的年轻状元啊?萧景曜这个提拔路线,放在历朝历代的官员中,都是非常炸裂的。

萧景曜也摸不着头脑,他又不知道正宁帝内心的活动,只是看到宁王府属官全部换人,以及翰林院中那个提醒自己被宁王坑了的翰林没了踪影,大概猜出来这是正宁帝出手了。

但皇子们的争斗和自己这个弱小无辜的从六品修撰有什么关系?萧景曜根本不知道自己才是引发这件事的导/火/索。

萧景曜看热闹看得还挺开心,宁王府属官大换血,贵妃外家遭贬斥,贵妃自己也被分了权,正宁帝一顿乱拳打下来,宁王势力大不如前,就算他还有别的想法,也该老老实实蛰伏一段时间。

这就是大仇得报啊!

萧景曜都想放个爆竹庆祝一下了。

至于太子的人也被清理了……萧景曜默默同情了太子一秒,然后开开心心继续吃瓜。

他又不站队,不管哪位皇子吃了亏,对他来说都没关系。萧景曜更关注的是,正宁帝的动作背后,透露出来的讯息。

目前看来,正宁帝还是更偏向太子的,但萧景曜还是不想趟这趟浑水,作为天子近臣,他要是现在就提前站队,那简直是嫌自己活得太长。

能当中书舍人,萧景曜也很是激动。乐呵呵地接受了同僚们的道喜后,萧景曜在翰林院待完最后一天,兴冲冲地回了家。

正宁帝和阁老们的顶级辅导班,我来啦!

第056章

中秋舍人原本是中书省掌制诰的职位, 后来废三省,设内阁,中书舍人就成了天子近臣, 不属于任何一方,做的事情看似简单,只需要记录不需要说话, 但因为是天子近臣,处理的都是机密文件, 天子有什么诏令,都是由中书舍人起草, 所以中书舍人可以算是第一时间知道皇帝真正想法的人。

嘴就要格外严。

萧景曜去宫里当值的第一天, 站在正宁帝身后, 时刻打起精神, 准备听令。

有了前一阵子被正宁帝时不时叫来读书的经历, 萧景曜对正宁帝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不十分紧张。眼观鼻鼻观心,垂手站在一旁等正宁帝吩咐。

这一次在御前伺候, 和以往当侍读时相比, 萧景曜明显察觉到,关注自己,或者说,监视自己的人变多了。

对此,萧景曜早有心理准备。

侍读说白了不过就是替正宁帝念念书解解闷,读的书都是正宁帝想听的,没有任何机密的东西。

现在萧景曜成了中书舍人, 接触到的机密文件变多,还能替正宁帝将奏折分类。这就意味着正宁帝要批阅的奏折, 萧景曜要提前看完一遍,再进行分类。

这个位置如此重要,正宁帝肯定会派人盯着。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萧景曜很清楚。

萧景曜认认真真地分着奏折,将那些暗中投来的目光抛在一边。都说君子坦荡荡,萧景曜不脸大自称君子,但他捋了一遍自己现在情况,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简直干净到不行,不结党不营私,在翰林院也就和同一屋的翰林们交情好一些。那些翰林,一门心思养老,全都是咸鱼,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朋党之争。

除了顾将军府、承恩公府和公孙府之外,萧景曜在京中,并没有第四家交情匪浅的人家。

承恩公府都是萧元青的锅,不能算到萧景曜头上。

再一捋,公孙家,帝师之家,地位超然。承恩公府,两代后族,同样地位超然,却只剩窦平旌一人支撑门楣。虽然是太子母族,但夺嫡之事,大家都默契的把承恩公府排除在外了。并不是什么关系麻烦的地方。顾将军府就更不用说,回京后专注养老,同样关系简单。

这么一看,萧景曜身边的关系简直干净到不行。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夺嫡站队的心思,认认真真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