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回忆录,风物志篇,食品2.(2 / 2)
我心想,他们跑啥啊?做贼心虚啊?就不说别人,那个埋汰大哥,比老头高一头。另外几个也得高不少。你们怕啥啊?老头就一个人。随便两个人冲回去就能把他打到。既然大孩子都不敢,我想也白想。或许长的高也是孩子,对付大人可能会吃力。何况贼人胆虚。
一直跑到铁道口,我们几个才停下。呼呼喘着粗气。回头一看,老头早就不追了。在看看手里的战绩,小十个人的队伍,一共手里才三个葵花籽大盘。
有几样东西小时候总吃,长大了以后也常吃,有的断了获得途径。但是近年来复刻了。但是有几样至今复刻不了,有些忘记了名字。有些需要回到林都市才有。
就比如百货商城里的蛋糕,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蛋糕,蛋糕底倒是跟现在的没什么区别。主要是蛋糕上五颜六色的所谓奶油,林都市的蛋糕味最为特别,尤其是商城家的,蛋糕的奶油部分吃起来有轻微的沙沙的感觉。而且味道独特。一直很让我怀念。可惜一年就能吃一回。待有绝佳机会的时候,我会缠着妈妈给我买个小款的。比我当时的小手还小。
前年回林都市,我还吃了几次不同地方的蛋糕房产品。没有一家有那种味道。全是香精和泡打粉的味道。真不是我嘴刁了,是真的不一样。过去的老手艺不一定用什么高级材料,但都是真材实料的食材,加上老师傅的手艺。现在的东西里面肯定很大一部分化工原料,加上点统一比例的所谓配方。能做出来什么“人味”的东西。我想这辈子小时候的商城蛋糕的味道是吃不到了。
校门口的垃圾食品也有一个我没找到的,小时候校门口小摊卖的时候叫叉烧鸭,叉烧鹅。但肯定不是那东西,当时一两毛钱一袋,里面是面糊炸出来的金黄色的。二十岁的时候买过炸鸡骨架,塑料袋里的残渣就很像那东西。但是小料的味道不同。不知道小摊主在那进的货,没在北方吃过相同味道的东西。
作为一个出生在林都市的人,那林都市注入灵魂的美食就是林都“热面”,童年记忆,刻进骨髓里。回家乡必吃选项。
当年老妈,在二百货市场出摊的时候,我时不时的就去一趟,到市场跟妈妈要一块钱吃上一碗热面。剩下四毛钱拿去打游戏。
刚开始,就有一家“老朴家冷面”,后来又开了家“老太太热面”。
刚开始去的时候门庭若市,你想一人一张桌,你也就想想。基本不论男女老少,有地方你就赶紧坐下,招呼老板,你要冷面还是热面,大碗还是小碗。当地人管小碗的叫做“半碗”。
老朴家过了饭口人也不少,实在没地方了,逼不得已才会去老太太家,且吃完了。人们反应是不如老朴家好吃,味道不太对。
直到2020前后,我再度回去体验儿时味道的时候,发现反转了,老太太家门庭若市,老朴家的人寥寥无几。我两家都吃了,确实现在的老太太家更好吃一点。
老朴家已经不在原址经营了,搬去了道对面。老太太家依然在原址经营。不知道是不是换了风水的事,还是因为老朴家换了老板的事。总之是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