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改名22(2 / 2)

“出门喊下招弟都不知道多少人回头,以后侄女嫁到读书人家里,开口就是招弟多不好听,你不取名,我来”

“哈,就你想”

在招弟和嫂子的注视下,许泽安想着要取个名字好听点,也要让许母同意的,这可是自己取的第一个名字

“《周南•桃夭》中有言“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姐姐叫小桃,侄女就叫蓁蓁吧,就是枝繁叶茂,兴旺的意思,侄女一生也将富贵兴旺,一生福气”说着便用炭笔写下了许蓁蓁

“这个好听,听着就是有文化的,意思还好,还不谢谢你叔”大嫂听见枝繁叶茂,家庭兴旺,一生有福认为这是个好名

“太好了,谢谢小叔我也有大名了,蓁蓁,这名字真好听,奶,娘,以后你们都喊我大名吧”小姑娘开心道

许母听了意思也觉得挺好就同意,孙女一生福气,兴旺发富贵也是自己盼望的

而在晚饭后许立业正式宣布要送许泽安去走科举读书“老大都成家立业了我也放心了,泽安是秀才公都说了能读书的,等泽安考取了功名我们一家人都享福了,亲家明年去考秋闱后泽安就跟着他读书了,等读出来了我们老许家也能有光,泽安从小是你们看大的,等他有出息了不会忘了你这个哥哥的”

“爹做主就行”在大哥都没有意见后这件事情就愉快的成功了

在现在的这个制度下,讲究的是一个孝字,父母在不分家不置私产,所以别看大哥都成婚生子了,手头也都是没有多少钱的,许家的全部产业都是在许父许母手中,在大家长做了决定后一般做子女的也不会反搏,一个孝字就能砸死你

“老大是个好的,兄弟齐心家中才能昌盛,这事都过明路了以后也不会有纷争”

夜里许父许母私房夜话“都是我儿子我能不知道,泽安从小体弱的看着就不能干活的,画花样子虽说能赚钱,但到底官家人才不一般,看看亲家的房子都能比其他家的高三寸,以后我儿子也能给我们挣来荣耀”

“泽安是能读书的,跟着亲家老爷都是自己人也尽心,在二丫头家有二丫头看着也便宜,虽说都是亲戚束脩东西可万万不能少,可别让那两个把我们许家看轻了”

“亲家女婿都是高洁之人,那就比照着再厚点,不要失了礼数”

许立业点了点头道“除了那年干旱收成不好其他收成都行,收购粮价除了上年贵一点今年也是450文一石,我们家的一百亩地除去赋税嚼用,一年也能有个30多贯”(一石是100公斤一个人按一年140公斤,许家成人7人一年不超过十石就按虚构文来看

“当家的,这几年除了孩子们婚嫁和早几年修房也没啥开销,虽说开销会大了点但供三儿上学没问题”在像许家能够吃饱穿暖除了额外花销一年也就五贯最多,日常都自己种的养的,许家的生活也是很省的,在许父许母在算算未来供小儿子的花销讨论中在另一头的许泽安房里确实快乐和忧愁共存

在之前开始想赚钱的行当中和小说中有关的都在脑袋里过了一遍,关于什么琉璃,肥皂什么的走了一圈儿,最后都被他自己一一划掉,就算他拿出来不用解释来路,这种来钱快的路子也不是小老百姓可以留得住的,就算自己弄出来了也没有可以合作买卖的人,就算卖出去赚钱了不要到时候钱没到手,反倒是误了一家人的性命

这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但财帛动人心,这一条放在什么时候都是通用的,利益价值越高风险度越大的时候,必定会引来大风险,连自家买田都不多买

在后来打听中知道现在也是有琉璃的,皂角的,也常见的很虽说不多但不是没有只是比较贵,至于像火药武器之类,只知道原理的许泽安只能呵呵了

再一个,士农工商,虽说之前只想要有钱但后来在了解后就歇了心,商人的地位低就像在李氏布庄后用许陈氏的话来讲女眷还好,像李掌柜这样的他家是有钱,但连好绸衣也穿不得,宋太宗下令,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庶人、商贾、伎艺、不系官伶人,只许穿黑、白二色的衣服,用铁、角带钩,不得用紫色。富商大贾可以骑马,但马鞍不能带彩绘,工商庶人不能乘坐檐子,可以乘车,或二人抬的兜子,商人不乏有钱者,有财力制作各种高质量的服装,但政府规定的服制使他们不能凭金钱穿着豪华的衣装,想要穿好点的,也只能穿在里面不能让别人看见。穿的也就是由此可见朝廷对商人对态度。但本朝商人后代确是可以科举的,并没有像历朝历代那样轻贱,但商税确也是很高的

算来算去还是读书最好,读出个功名能舒舒服服或者就好,这时候的官员收入还是很好的,待遇也好,基本很少有掉脑袋的时候,就是前期读书是个花钱的行当,光是纸墨笔砚就是一大笔的支出,更别说去私塾之了,再开始读了后才知道科举并有没有那么容易,万一考不上万一,许家培养自己读书也是笔大开销了,既然已经成功,那自己就要拼命努力读书了,幸好自己也能画花样子赚钱减少支出

从那天以后许泽安便开始去了何家进行了半读生涯,毕竟每日去镇上来回就要两个时辰了,也不放心一个人来去刚好又是自己姐夫家便偶尔会住了下来,因为只是跟读还是和姐夫一起,每隔五日会由父亲或大哥来接一次回家,现在的许泽安还是由背写为主,现在享受的是姐夫一对一的教导

姐夫何湛在14岁那年就下了场,可惜没中,后来母亲生病守孝就再也没下场了,秀才试是三年两次的,今年本来也是有的但今年娶亲再加上明年何秀才要去考举人就后年再去,而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科举制度已经发展的很完善了就像后世的明清科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