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见夏皇29(1 / 2)
姬子书在得到圣旨之后只是去了启祥宫待了一上午,在启祥宫吃过饭之后就去了皇宫内御书房。
夏皇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御书房内檀香袅袅,香味不浓烈让人闻一下就能头脑清明,灵台澄澈,夏皇仔细审视奏折,思量其中有没有暗坑。
桌案上奏折堆积如山,国家大事全在这些奏折之中,一些需要陛下做决断的事物夏皇可以直接做出决断。
而一些国家大事,比如天灾人祸这些,需要查看当地官员上报的详情,再派出密谍铁血卫前去探查,这种奏折需要放入待批的奏折堆中,等待事情查明原因,届时当地官员如若与铁血卫查明之后的报告不符,可就要皇恩浩荡了。
而对于一些官员提拔,官员任命,科举状元等任命更是要严查,甚至有些事还得皇帝陛下亲自前往。
这些已经足以让夏皇忙的焦头烂额了,但这还是内阁首辅及各位大学士已经分担了一大批的奏折,由内阁送来的奏折都已经标注好了回应,每份奏折都有批阅者的注解,夏皇只需检查一遍即可。
批阅好的奏折会由夏皇印下玉玺大印,再由司礼监掌印审查一遍后印下司礼监大印,在加上内阁印才算是正式批阅可以下发宣布了。
皇帝有自己的密谍组织铁血卫,而司礼监却是官方明面上的谍报组织,有最高职务的掌印太监三人,次一级的秉笔太监二十五人,进行奏折的最后一步审查,秉笔太监负责批红,由掌印太监盖章。
不论是内阁还是夏皇批阅的奏折,都是由司礼监进行最后一步的审理,权利极大,但是奏折出了问题,他们就是负责背黑锅的。
姬子书前来御书房门口通报后,夏皇的贴身太监李公公步伐轻盈尽量不让自己打扰到陛下,来到夏皇身边轻声细语的说道:“陛下,御贤王殿下求见。”
“哦,这是做好准备了,让他进来吧。”夏皇头也没抬依旧低头看着奏折说道。
“是。”李公公躬身退出御书房,来到御书房门口,看向姬子书道:“殿下,陛下让您进去。”
“劳烦公公带路。”
姬子书在李公公的带领下来到夏皇批阅奏折的地方,见到夏皇后直接跪拜下去。
“儿臣见过父皇。”
“吾儿平身,来人赐座。”
李公公赶忙搬来一把小凳子放到了姬子书身后,姬子书直接就坐了下去,没有像前世古代那般搞什么坐半个屁股,这一世的国家本就是战乱中建立的秩序,至今也没过去太久,还没有发展到那种病态般重礼的地步。
姬子书坐好后看向夏国君王,夏国国君长相不予多评,主要是气质,夏皇一举一动都能给人带来莫大压力,一双眼睛蕴含无数沧桑,仿佛可以看透一切,姬子书和夏皇对视片刻就有种眼睛刺痛的感觉,不过姬子书没有移开目光,仿佛没有感觉到眼睛的疼痛一般与夏皇对视。
“子书,朕知你心有疑惑,不明白朕为何要把你调到杭城开府,你应该也知道,杭城苏城此江南二城为我夏国最富饶之地,一直都是由历代帝皇掌控。
但是江南太富饶了,历代帝皇对江南过于爱护,不忍其遭受战火波及已经享受太平二百载,朕近段时间以来批阅江南奏折感到了其中有问题,只是不知问题出在何处,朕心中难安。
子书,今日朕派你前往杭城开府一是要你坐镇杭城,暗中调查杭城势力是否有变。
二是要看看你是否真的有治理地方,掌管一地之能,哪怕没有这份能力,也要多多学习。
我大夏立国以来开国皇帝便留言,大夏皇族切不可做那永镇神国末期之昏君,每任皇子必须外派做事,要做到知国情,董民生方为正道。”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谨遵祖上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