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139(1 / 2)
这种情况下,昌国使臣也知道,联合几国攻纪的事只能暂缓。
纪国放出去的头一批恶金,就在这种情况下结束。
其实各国拿到的都不多,但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各国明显知道纪国的态度。
一时间,纪国跟诸侯国的关系又好起来。
纪伯的名声水涨船高,无论哪个国家,都是夸他为多。
更别说借着这个机会,纪国铸造室送出十几,把削铁如泥的宝剑,还造了宝石镶嵌的剑鞘。
因为有了剑鞘,所以送人也是无妨的。
各国国君跟名士得到宝剑,皆是爱不释手。
纪伯还感慨:“几年前他们都怎么说我来着。”
“一次肥皂。”
“一次放奴书。”
“一次送宝剑,老子的名声更胜从前。”
确实,纪国实力的变化,就是纪国国君风评的变化。
但纪国并未沉迷这次的影响力上。
目光专注放在昌国。
北面中原的郑国已经不足为惧,赵,梁,周的合体,都能让他们焦头烂额。
祁国内里的农奴矛盾不过只是缓解,仿照纪国田税制度,放弃井田的推行还未完全推广,所收的粮税连年减少,还有百万国在旁边看着。
三国攻纪只剩最后一个国家,昌国。
昌国明面上的城池一直没有变化,纪胜的探子也派不到更远的地方,不过约莫已经拓展到现代的重庆湖南一带。
那边山多路险,但不代表人力不能征服。
纪国都能往南方跟东边发展,昌国国君如此聪明又怎么会放弃这样的做法。
纪凌甚至认真想了想。
他们后世那么大的面积,应该都这么来的?
看着中原各国“和平”相处,其实暗戳戳都在往外一点点延伸。
真就没有一块土地是白来的。
其他两国可以不管,昌国的问题则渐渐凸显。
甚至售出低等恶金都因为昌国的缘故。
对比其他国家能摸清虚实,昌国到底有多少城池,多少人口,发展到哪,纪国都不太清楚。
所以这次售卖结束,纪国内阁里主要讨论的话题就是他们。
纪胜派出最好的轻骑,终于发现问题。
昌国使臣在纪国时没能联系到各国使臣,只好带着比其他国家多的恶金回昌国。
昌国国君听明原委也并未处罚,只说了句纪凌的名字,之后又秘密派人前往各国。
就是这个前往各国被纪胜发现。
这表明一点,昌国还未放弃联合天下诸国攻纪。
越是这样,越表明昌国国君对纪国的重视。
这不得不让纪国警觉,连郑锡都对此表示担忧。
纪国现在的能力是很强,但还没强到能应对那么多国家的地步。
以纪国的二百二十万人口,面对各国加起来四五千万人口。
这都不是武器先不先进的问题,更不是拥有多少技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