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千年狐狸(二更)689(1 / 2)
因此最妥善的办法,便是把这些人送回他们原本的家乡,让他们与亲人团聚,也让亲人给他们提供一个暂时的庇佑之处,以便他们能够平稳地过渡,逐渐适应大成的生活,养好身体有能力去找一份活计,或者重新拾掇自己荒废的田地,老实种田。
可若是要将他们送回原本的家乡,就必然要与当地官府取得联络,说明情况沟通一致后,给这些百姓开具相关的凭证,再派人一路护送,或者由对方官府差人来接。
不然百姓数量不少,突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当地的地方官府不明其中缘由,也不敢轻易接收。
“百姓出身地域各不相同,势必会形成一小股一小股的人口流动。”安向晨做最后的总结,“不管是流动的动静,还是两地间的交接行为,都不可能瞒得过圣上的眼睛。大人若是不上报,也会有别处官员上报朝廷。”
“所以与其等皇上追问是怎么回事,不如常大人一开始就先跟皇上说明情况。这件事要是办成了,就是大功一件,办不成……”方臻瞄了常文光一眼,没往下说。
这事儿是方臻救出第一批百姓后,常文光才上奏给皇上的,不管后续还能救出多少人,在皇上与各位大臣眼里,有一个算一个,能救出来一批就已经是成功了,总好过还蒙在鼓里,或者一个也没救出。
所以,压根就不存在办不成这种情况,常文光老狐狸一个,把这些都考虑到了才向皇帝写的奏折。
方臻甚至猜测,常文光给皇帝的奏折里,很可能故意模糊了淘金营的数量。如果方臻后续没再救出人,常文光完全可以再写一封奏折,就说发现一处淘金营地,其营地内大成百姓全部救出。
反正淘金营地的具体情况只有方臻几人知道,皇帝无从得知。而奏折的内容只有皇帝能看到,方臻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方臻和皇帝都只得到了片面信息,却不妨碍他们都承认淘金营中救出了百姓这一大的方向上的事实。
此后皇帝要褒奖方臻,肯定也只会在圣旨里笼统地写“此次淘金营营救百姓方臻功不可没”这样的话,绝不会把人数、地点等详细列出来。
就算皇帝是个话痨,圣旨那么大点地方也不够他展开说的呀,最后还是得精简,用最简练的话点出因和果,即因为营救百姓,所以嘉奖。就一封圣旨来说,这就足够了,皇帝难道还需要向方臻交报告不成?
对于方臻,不列人数与营地数量,仅通过圣旨上的几个字,他哪能猜到皇帝到底知道多少事情。他又不可能跑去问皇帝,或者当面向皇帝讲一遍在沙漠中的经历。他方臻是谁啊,皇帝是他想见就能见的?
这样到最后,皇帝和方臻,仍然谁也不知道对方只掌握了片面信息,被人进行了刻意引导。
至此,不管方臻营救成功与否,救出了多少人,常文光两头不得罪,成了此事中最大的赢家。
救出的多,他的奏折就报喜。救出的少,他的奏折就模糊着写。任务一开始就失败,那他干脆装作无事发生不上报,皇帝永远不会知道在固城曾有过这样一件风波。怎么着常文光都不会把自己赔进去。
果真是跟着五皇子混的人啊,方臻在心里感慨,都是千年的狐狸,要不是他有安向晨,遇事还能帮他分析分析,他估计早就被这些人给利用得渣都不剩了。
就像今天,方臻虽然自己想通了常文光的手段,可前提是安向晨把户籍与被营救百姓如何安排及之间的关系给他讲清楚了,他才能接着往下思考,不然他压根都不会往这方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