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留守的老人37(1 / 1)

塬野上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长大后陆续走出了大山,是知识让他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学成归来,留在了家乡附近的小县城,并在各个行业的各个角落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而他们中更多的一部分则留在了上大学的城市,建设着自己的第二故乡。不过,不管他们走了多远,时逢过年,都会像候鸟一样,从遥远的四面八方不远万里,飞回这片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坡,飞回有亲人在的地方。

从村子里走出大山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当他们回到故土时,个个已经褪去了年少时的稚嫩和羞涩,不知不觉间就长成了大人。谈吐间,自信从容,成熟稳重。而与父母促膝长谈,喜形于色间仿佛瞬间又回到了那个精灵古怪的孩童。

像盼弟一样在县城或是省城上班的大人们,他们大包小包地从城市给父母带回来了各种新奇物品。父母由质疑,尝试到爱不释手,需要一段极其漫长的过程。但是孩子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劝说着,演示着。

弟弟愿愿给父亲买了电动剃须刀,从充电到使用以及到清洗,都仔仔细细地解说着,生怕父亲没听明白回头又嫌弃地将它束之高阁。他给母亲买了一件冲锋衣。母亲对着穿衣镜一边比划一边嫌弃地说她老了,这个年纪穿这个款式这个颜色怕是不合适。愿愿一边耐心地想尽各种措辞劝说着母亲接受这件衣服,一边看到她已花白的鬓角,心里的泪水像水缸被打翻。他希望他可以为父母做的一切都不晚,他多么希望时光再慢点走。

盼弟这次回家,给母亲买了一个老年手机,细心地教她一步步如何快速学会使用它。母亲那笨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按动着键盘,边听边点头的样子,可爱极了。那灯光明亮的小院里大雪纷飞,他们一家人围在升级版的豪华烤箱式炉子的旁边,轻松自在地有说有笑,热闹极了。当然,除了新奇的生活用品外,他们也带回来了新的潮流和思想,推动父母和他们一样紧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

盼弟和姐姐、弟弟一起回到家的这段日子,也是小村里所有父母们竭尽所能地做各种美食,给他们长年在外打拼的孩子们饱食一顿的机会。就在盼弟姐弟三围着火炉谈笑间,父亲从火炉壁烤箱里拿出来一些的烤好的土豆放到炉盘上。那一双双眼睛仿佛比嘴还要着急,齐刷刷漏出垂涎三尺的神情。外面的山珍海味再好,此刻都比不上这热气腾腾、外焦里嫩、黄灿灿的金豆豆。那烫手的土豆皮酥脆,用手一掰,里面松软得快要掉落一地了。他们就那么用双手拘在嘴跟前,哈着热气咬上一口,软糯香甜。属于老家的味蕾瞬间就被解封,嗯,就是记忆中的那个味,就是家乡的味道。

……

欢聚的日子总是如此短暂,返程从大年初四开始,陆陆续续拉开了序幕。那些离家远的基本上初四就开始启程返回工作地了。大多数初六返回。在县城上班的人们离开的最晚,一般上班前一天下午再返回。大年初四开始的每一个天蒙蒙亮的清晨,都有在路口等着搭载去县城的车辆后转车前往五湖四海的村民们及其子女们。一大家子在国道的路边先送走了一个,又送走了一个。最后送别的人就只剩下那些形单只影的父母了。

盼弟的父母和其他的父母一样,眼泪花花万般不舍地挥手送走了最后一个返城的孩子后,在月夜照耀下的小路上,佝偻弯曲着腰,身影落寞孤寂地回到了那个刚刚还是欢声笑语的屋子。

此刻,空落落的家静悄悄的,似乎都能听到他们自己每一个肢体变换动作的声音。父母彼此也似乎听到了对方心里的话:

“下次,再见到孩子们,又得一年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