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旁观者清31(1 / 2)

“那你怎么会来这中西部的学校读书?”

连方绽都知道,美国公立大学的生源一般80%以上都是本州和周边临近州居民,一是学校对本州居民有学费上的优惠政策,二是美国也是地理区域差异很大的国家,选择离家这么远的地方读书只在顶级名校较为常见。

“说来话长啊,”Peter边说边比划着手势,“我有一天梦到自己拥有一大片农场,骑着重型机械车,可酷了!醒了之后我就想,这肯定是上帝给我的指示,于是我就谷歌了’美国最大农场’,结果嘭!弹出来了这个州,于是我给这个州的几所大学递了申请,然后嘭!收到了咱们学校的录取通知,再然后嘭!我就来这里啦。”

虽然长得标志,但说英文的Peter口音听起来一点也不高级,像电视里那些裤子垂在胯间,半夜拦路打劫的小痞子,而当他西班牙文的时候又立刻化身情歌王子安立奎,一开口能把人骨头酥掉,也正是凭着这一口从祖母那里学来的流利西班牙语,让他得到了现在这份兼职。

这个国际招生办公室可以说是美国的浓缩版本,首先人种上就集齐了白黑黄各种肤色,语言上更是多样化,特别是兼职的学生们,都是双语甚至三语背景。其次从个人风格上,更是典型得不能更典型的“美式风格”,有大bossAmy那种严谨优雅,以追求“更快更好更美”为目标的高阶中产,也不乏胖成200斤仍然每天乐呵呵带一盒甜甜圈来上班的“沙发土豆”族。

方绽观察着她身边的美国同学、老师、同事们,发现摈除差异化的表象,其实她们有着无比相似的内核,那就是对太平盛世的享受。

没有多少极度的渴望,也没有多少愤恨的不平,日子安逸而舒适,太阳落下明早永远会升起来。后来随着见识的增加,她遭受过所谓的“上流精英”的白眼,也领教过底层贫民的无奈,但那都是少数,她深刻地理解到美国的基石其实就是像她的大学城那样的小镇,以及镇上那些享受岁月静好的中产家庭们。

第一天到国际招生办公室报到,方绽把从国内带来为正式场合准备的西装翻了出来,一进办公室却发现只有她和大bossAmy做了正式打扮,而Amy宝蓝色带花案的连衣裙恰到好处地贴着身体的曲线,又凭借活泼的配色完美地融入了穿着花花绿绿T恤短裤的人群,剩下她一个人穿着还带有折痕的纯黑套装和白衬衣,像是走错了房间一样格格不入。

很快方绽就意识到自己的西装套装下一次重见天日的时候大概会是两年后参加面试的时候了。

在美国校园里,西装革履的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家基本上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印着学校名字的棉质短袖+运动短裤+人字拖是不论男女最常见的打扮。而到了冬天,短袖换成同样由学校出品的连帽衫,短裤换成打底裤,人字拖换成UGG,全校女生依然整齐划一。

男生则更简单,上半身裹上羽绒服下半身仍然短裤加持,仿佛在他们的人体地球里也存在着南北半球的颠倒气候。关于衣服胸口印拳头大的校名,方绽刚来的时候也痴迷过一阵子,学校礼品店里长的短的厚的薄的,各种颜色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小BB的连身衣。穿这种“校服”是一种文化,上到哈佛下到不知名的野鸡大学,学生们乐此不彼,并以此为荣。

方绽想着要是国内也流行这种做法,满校园的人胸前都印着“XX财经大学”、“XX师范学院”的方块大字,那场景怕是会让人不忍直视。可在这儿,一切却显得如此自然。自那之后,方绽也穿上“校服”去上课、上班,不知是适应期终于过去,还是这“校服”让她更有融入感,她觉得在美国的日子总算是过“顺”了,还真像昊天和周翱说的,离家半年时是最想家的,过去之后就好了,因此方绽记忆里2011年秋天的美国是全是美好的画面。

和一放假就飞回国内过暑假的方绽昊天不同,周翱和林可在纽约住了大半个暑假,之后周翱短暂回BJ呆了几天,而林可一个人在纽约直到开学前才回校。

方绽问林可暑假过得怎样,林可露出少有的少女模样,憧憬地说纽约太棒了,她简直都不想回来。“今年秋假你真的应该去纽约看看!”林可强烈建议,“据说纽约的秋天最美,我还要再去!”

“纽约就这么好?”

“不能更好了。”

“我的韩国好朋友也说喜欢纽约,看来真得去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方绽说。

“反正等我毕业了肯定要搬去纽约的。我劝周翱明年毕业先到纽约去找工作,他非不肯,说要申请本校研究生。”

“那还不是因为你嘛,你今年才大二,他应该是想要再读个研究生,这样可以一直和你在一起,到时两个人一起毕业再一起去纽约也不迟呀。”

“现在就业形势不好,我们暑假都没有找到实习机会,要想两个人同时找到合适的工作谈何容易。”林可听起来忧心忡忡,“他学的专业本来就不好找,而且念研究生出来后也没多大改善,我是替他着想。”

“异地恋很辛苦的,”方绽想起周翱说昊天和他女朋友的话,“不是每对恋人都坚持得下来。”

林可没有说话,可她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说:和前途比起来,恋爱算得了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