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绿蚁新醅酒(二)(2 / 2)
马蹄激起的粉雪洒到她鞋子之前, 堪堪停住,许兰儿和柳四娘不由自主地屏息等待着暮芸的反应。
暮芸怔了一瞬,而后说:“哦。”
柳四娘:“哦?!”
“那走吧, 去瞧瞧他。”暮芸:“他现在住幻园是吧,怪远的, 雇顶轿子没有?”
柳四娘和许兰儿对视了一眼,跟在她身后, 干巴巴道:“城里乱糟糟的,没雇。”事实上,她本以为暮芸会心急如焚地想去见大帅,预备骑马带她回去呢。
毕竟白虹宴那天夜里, 主母抱着大帅哭得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如今大帅昏了三日终于醒了, 怎么这会儿又淡定上了?
真是让人看不懂呐。
三女同章将军打了招呼,被众兵将热情地要求抬轿送她们回去, 暮芸却笑着拒绝了,说她想自己在城内走走。
天气晴好,屋檐挂雪, 暮芸特意选了条不怎么宽阔的小路走,小孩子们手里拿着布玩具在街上你追我赶地笑闹,大人们在门口扫雪, 晒干菜, 小媳妇给丈夫系衣裳带子嘱咐出门慢行, 妇人们聚在一处在, 就着大亮的天光用统一发下来的料子做衣裳。
明明在几日之前,牧州除了供贵人们消遣的西大街, 各处还死气沉沉的;如今顾家军几条简洁的政令一下, 竟是齐齐地焕发出生机来了。
她心情大好, 想起从前海圣人曾经说过,民生如春草,政策如东风,只要把政令处理清楚,老百姓就会自己欣欣向荣起来,不需多管的。
“啊呦!”
一个小孩到处乱跑,不小心撞到暮芸身上了,年纪不大头壳挺硬,撞得她差点摔倒了。
那小孩看她穿着锦衣,瞬间就怕起来了,连他在不远处做针线活的娘亲都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急急忙忙跑过来要给暮芸叩头。
“小毛猴子,”许兰儿将那妇人搀扶起来,又摸摸孩子头顶:“可别到处乱撞啦。”
暮芸本已走出几步,忽然又转了回来,对那满脸“竟然这么容易就脱身了”的妇人问道:“何至于如此害怕?”
妇人畏畏缩缩,显然是不常见外人,还是后边一个在扫院子的老叟颤颤巍巍过来解释道:“贵人见谅,从前符大……姓符的在这时,咱们是要遵守避衣令的,若是有所冒犯,须得赔至少三贯钱,若交不上就是一顿好打!”
避衣令?
那是她哥刚登基时颁布的法令。
说是“避衣”,实则是“避车”,大城镇中常有车马,速度过快时经常停不住,容易伤到行人。她大哥——先帝暮苑知道以后,就下了这道“避衣令”,不叫老百姓在走车马的路上乱跑。
那妇人见暮芸脸色不愉,立即将孩子护到身后去,满脸无措。
暮芸摆了摆手,从随身的锦囊里拿出几块小点心放在孩子手里。那小孩喜笑颜开,这才渐渐不怕了。
“兰兰,四娘。”她走出这条小路,脚下新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明明是一条好的政策,为什么落到这里,就变成了这样?”
兰兰答不上来,四娘却满不在乎地说道:“避衣令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平民若是冲撞贵人,就需交钱,东边那一带交得还不止三贯呢!”
……原来地方上甚至不知道这条法令原本的意思。
老百姓里认字的不多,张贴出来的告示自然都归官府解释;就算是有自己认识字的,只怕也不敢跟当地的这些“土皇帝”理论。
暮芸若有所思。
三女上了西大街——这里比之从前倒是更加热闹,因为每家每户都得了幻园里发出来的补偿银子,出来采买东西的百姓也非常多,不说是摩肩接踵,倒也是喜庆非常,三女途径点心铺子的时候,忽然听得一阵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