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创业计划(1 / 2)

有鱼咬钩,张海诚收竿,鱼跑了,饵没了。

张海诚再次扯线、上饵、抛竿。

整个过程,陆安之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没多说一句话。

张海诚在河边洗净了手,然后在马扎上坐下,陆安之一直坐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

“你的计划我帮你完善一下。社会办班要去教委备案,我以文联的名义出个公函,这样就比较方便。”

现在政府正大力推动下海创业,而且还以各部门创业项目的多寡来衡量,所以,张海诚并不担心以文联的名义出个公函会有什么风险,而且还可以把这个创作班录在文联的名下。

陆安之没想到张海诚会以文联的名义下一份公函,那这件事就容易多了。

“至于办班的场地,文联正好有一间闲置的大教室,你可以利用起来,但要租金的哟。虽然我是文联主席,但这租金不能免。”

把闲置的场地租出去创收,为文联获取利益,这也符合当前的政策,也给大家谋了福利。

“多谢张主席!”

陆安之听了,大喜。

办班的地点在市文联内,这比什么宣传都好,更有说服力!

文联,在那些文学爱好者眼里,那可是圣地。

“至于师资力量,到时我会推荐几个给你,你可不能像资本家一样,只知道剥削啊!”张主席侧头望着陆安之,笑容如这早晨的阳光一般暖和。

“张伯伯,你放心。我们办班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

张海诚的大力支持,陆安之非常感动,他直接改口叫“张伯伯”了。

张海诚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称呼。

“至于海城日报社那边,明天我给文锋打个电话,你下周有时间可以去找他,登招生广告也是给他们创收。”

90年代,政策一直宣传下海经商,但在文联,文人自持清高,始终无人愿意下海。

张海诚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文联的人慢慢地能改变这个观点。

“多谢张伯伯!”

有了张海诚的大力支持,这件办起来真的容易多了。

“安之,又有鱼上钩了……”

水面上的鱼漂又开始急剧的沉浮,张海诚开始收竿……

…………

星期天下午。

陆安之呆在宿舍里,根据张海诚提的建议,又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并设置了时间点。

这是陆安之重生前做事的习惯。

1994年9月26日,星期一。

上午去文联找张主席拿公函,然后去教委办备案。

下午去海诚日报社找文社长。

在这之前,一定要把广告内容定下来。

晚上去十五中找梁俊成,邀请他来创作班授课。

1994年9月27日,星期二。

去文联找张主席,洽谈租文联教室和授课老师的事情。

1994年9月28日,星期三。

诗歌创作班的招生广告应该见报了,还是要让孟清琳和于洋洋替自己多收集报纸。

开始布置报名点,每天上午要在报名点守着,如果有人来咨询或报名,自己要解释宣传。

从这天开始,每天下午就要去各大中专院校去张贴招生广告。

直到1994年10月1日正式开班。

一个班为期15天,分甲乙二个班,轮流开班,就是一个月办二个创作班。

……什么?

自己还是技校学生,要读书?

要搞钱了,还读什么书!

“陆安之,你不回家,躲在宿舍逍遥,却让我们替你带东西。”

陆安之正在最后润色广告词,李建平抱着一大堆报纸,出现在宿舍门口,随后重重地往陆安之前面一放。

《海城日报》!

上面有“第一届海城市朦胧诗大赛”结果。

再加上过几天《海城日报》上的招生广告,如果同时张贴出去,效果更佳。

90年代,还没有自媒体,大家都还相信报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