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文人清高的底线,就看你钱够不够(1 / 2)
第二天,9点,陆安之骑着他的二八大杠来到文联门口,老远就看见了梁俊成。
这货依旧把头发梳的贼亮,一件白衬衣,外面竟然还加了一件青色西装。
“你热不热?”
陆安之把二八大杠停在梁俊成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眼。
“想到要见文联张主席,我心头就热。”
梁俊成仰头,用手理了理一缕跑偏的头发。
这该死的发蜡,质量不好。
等诗歌创作班有收入了,自己要去走私街买一瓶港货发蜡。
“我是说你外面套一件西服,热不热?”
“西服?这不是见张主席吗?要正式一点。”
陆安之也懒得理会他,抛出一根大重九,和门卫打了一声招呼,径直就去找张海城。
梁俊成傻傻的跟陆安之后面,忍不住四处打量。
文联在文学爱好者就是一个神圣又神秘的地方。
没想到陆安之和一个门卫都这么熟,难怪他能轻易地见到张主席。
陆安之来到张海诚办公室,轻敲了几下门。
“进来。”
办公室里传来张海诚的声音。
陆安之推门,见张海诚正在看文件,办公室里没有其它人。
梁俊成站在陆安之身后,心里紧张。
“张伯伯!”陆安之亲切地叫了一声。
咦!原来张主席是他的亲戚,难怪他能获得一等奖,而且还可以在文联办班。
梁俊成在心里鄙视了陆安之一番,但随即一转念,他有这层关系,自己不正是要好好把握吗?
“安之,你来了。”
张海诚放下手中的文件,抬头看见陆安之,随即看见陆安之身后的梁俊成。
“张主席。”
梁俊成想随陆安之叫一声“张伯伯”,但想想又是第一次见面,还是叫“张主席”比较好,以示尊敬。
“张伯伯,他是梁俊成,这次诗歌大赛二等获得者,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就办了这个诗歌创作班。”陆安之介绍说。
“梁俊成,我想起来了,我说怎么这么面熟呢。”
张海诚以手抚额,作恍然大悟状。
“张伯伯,昨天我去了教委,把备案办了下来,也去了海城日报社找了文社长,招生广告的事情也办好了。张伯伯,谢谢您!”陆安之真诚的说道。
这事,张海诚确实帮了很大的忙,不然事情绝对没有这么顺利。
“这事不用谢我,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很好,我们都应该大力支持。”
张海诚高屋建瓴地说完,又询问陆安之:“你们今天是不是来看教室的?”
“确实是来看教室的。”
“这事我都安排好了,你去303找管后勤文科长。记住啊,租金不能少。”
把空闲的教室租出去,是张海诚和几个文联领导事先通了气,大家都同意了的。
“谢谢张伯伯。”
“还有创作班老师的事情,我给你推荐才二个老师,一个陈老师、一个蒋老师,都在《诗刊》上发表过诗歌的。你可不能亏待他们,不然我这张老脸可没地方放。”张海诚笑着告诫陆安之。
“我打算50块一个课时请他们讲课。”
陆安之原本30块钱一个课时的,但听到张海诚这这么,就硬生生的把讲课费提升到了50块钱一个课时。
不能丢了张海诚的脸。
这层关系一定要维系好。
听到陆安之出50块一个课时,张海诚愣了片刻。
一个课时50块,那一个月下来就是1500块,大大的超出了他们现有的工资了。
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张海诚的估计,他之前的预计,只要一个课时费不低于20块就好。
这也是自己替他们谋的福利。
“课时费你们谈就好了,你先去找文科长吧。”
张海诚让陆安之去303找文科长,文科长不在,陆安之和梁俊成就在他办公室里等。
陆安之从包里拿出一包用报纸包裹的东西放到文科长椅子上。
“陆安之,张主席是你亲戚?”梁俊成正襟危坐,小声地问陆安之。
陆安之没有吱声,这事不能回答是,也不能回答不是,越神秘越好。
“没想到张主席这么和蔼可亲。”
“我看过张主席发表的文章,正是文如其人。”
“不知道文科长好不好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