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父子再见续亲缘(1 / 2)
夜幕下,李勣与四大忠魂卫如石雕般伫立在陵墓之外,他们脸上的忧虑如乌云般浓重,双眸中透出的期盼几乎化为实质。
每当风轻轻吹拂,陵墓入口的草木便随之轻舞,众人的心便随之紧绷,仿佛每一次摆动都在述说着一个令人心焦的故事。
终于,在众人耐心即将耗尽之际,陵墓深处传来了沉闷而悠长的声响。
那是断龙石缓缓升起的声音,它如同古老的钟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带着一种庄严与神秘。
陵墓之门缓缓打开,露出了一线光明,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正在缓缓敞开。
这一刻,众人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他们忘却了祖地的禁制,迫不及待地冲向陵墓内部。
因为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担忧与期盼,想要一探究竟,看看李震是否安然无恙。
那急切的身影,在夜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坚定与果敢。
然而,当他们进入陵墓时,却惊讶地发现没有任何阻力,仿佛畅通无阻。
他们面面相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惊。
或许是因为李震已经完成了某种传承,祖地的禁制也随之解除。
这一发现让他们更加期待见到李震,想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此时,准备出墓的李震和闯墓而入的李勣等人刚好相遇。
李勣急切地跑过去,一把抱住李震,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震儿!你真的复活了!感谢祖宗保佑!快让为父看看你身体状况如何?”
他粗糙的大手在李震的脉搏上轻轻滑过,那份关切与激动溢于言表。
李震感受着父亲强烈的情感波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抬头看着李勣激动的样子,心中明白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眷恋与期盼。
此刻,李震一脸懵逼,心想:我哪是复活,我是重生,是新生,我是继续卖傻充楞呢?还是选择聪明绝顶?
正在他犹豫选择的时候,李勣突然毫无底线、不顾自身人设形象,疯狂地大笑起来。
只听粗犷沙哑之音道:“儿啊,你好了,你好了,你不但身体好的倍儿棒,天生缺少的智脉也补齐了,你不傻了,你不是傻缺了。”
李震此时才回忆起二十一世纪看过的李勣自传,其中介绍到:李勣,也称徐世勣,出身于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早年投身于瓦岗军,后来跟随李密投降唐朝。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用。
在军事上,李勣功勋卓著。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度击败薛延陀,平定碛北。后来,他又大破东突厥和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与卫国公李靖并称大唐双雄。
在政治上,李勣也有显著成就。历任多个职位,包括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最后被封为英国公。
他不仅出将入相,还被誉为朝廷的干城,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还精通医学,曾参与编纂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唐本草》,并自撰《脉经》一卷,尽管这部作品现在已经佚失。
李震心中一动,他突然明白了李勣为何如此激动。
他不仅是一个文韬武略的英雄,更是一个精通医术的父亲。
他能够感受到李震身体的变化,知道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天生的傻缺儿子,因为他的智脉已补全。
于是,李震开玩笑地说道:“父亲,您这激动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程咬金的儿子呢!
您看看您现在这副模样,哪里还有半分英国公徐世勣的威风啊!”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调皮与戏谑,却也不禁透露出对父亲的深深依恋。
这种眷恋情感,也许就是来自傻缺时候的李震。
李李勣闻言,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他伸手朝李震的额头轻轻敲了一下,笑骂道:“你这傻小子!现在竟然敢调侃起你老子来了!
你看你刚刚说话的样子,那神情、那语气,那拽词,看来你是真的好了!智脉补齐了!变得聪明了!”
他的笑声在夜空中回荡,充满了豪迈与喜悦。
一旁的四大忠魂卫看到这场景,听到他们父子的对话,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们看着李震从傻缺变得聪明绝顶,从李勣的激动中感受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他们知道从今天开始徐家将会有一个新的开始,而他们也将会跟随未来的新家主,一起见证徐家未来的辉煌与荣耀。
此时李勣笑声收敛,恢复了往日的威严与庄重。
他缓缓对李震说道:“震儿,进入陵墓之后到底发生了些什么?给为父好好说说。”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期待与关切,想要知道儿子在陵墓中经历了怎样的奇遇。
李震看着父亲严肃而关切的眼神,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考验与期望。
于是,他将自己在陵墓中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和四大忠魂卫。
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与先祖的意念相遇、如何接受传承、如何补齐智脉的过程。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敬畏与自豪,仿佛那段经历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当然,其中关于《长生功心法》,李震并没有完全坦诚告知,因为先祖有言《长生功心法》不可全貌面世,即便告诉他们也无济于事,没有混沌之气辅助,全篇也就相当于家族中的残缺功法。
众人听着李震的讲述,仿佛置身于那神秘而庄严的陵墓之中。
他们感受到了李震的勇敢与智慧,也感受到了他与先祖之间的奇妙联系。
这一刻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李震的敬佩与祝福,知道徐家将会因为一个全新的李震而更加辉煌。
李勣听完李震的叙述,眼中闪过一丝湿润。
他紧紧地将李震拥入怀中,声音略带颤抖:“我的孩子,你真的已经长大成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