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公元前316年(三)谋燕(2 / 2)

“齐国现在也是这样的处境,齐王已经按捺不住了。我担心要出祸事,灭国和夺权向来都不是同一件事。”

吴箕:

“称王便是将要大肆兴兵以吞灭其它诸侯国的开始,但这件事情田婴齐已经做了,魏罃是前车之鉴。”

“虽然周王室已同虚设,以田齐先祖的做为,也没有必要再烦扰这些无用的礼节。”

“明白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固然重要,但看清当前的局势却更为重要。”

“燕国与齐国本是世交,不管名义上的结盟是谁,在外敌汹涌之际,又何必把矛戢伸向一个对自己并不构成威胁的弱国?”

己箕:

“所以我的意见一直都是尽量不要出兵与燕国交恶,结好晋国和楚国,伺机再吞灭鲁国和宋国。可惜的是不止楚国的朝堂之争令人咋舌,齐国也不是清静之地。”

吴箕:

“猛虎一定要破出牢笼,与其坐等它长成庞然大物,不如设法把它勾出来。这样先不说南边的楚国和宋国,燕国与赵国自然就会组成抗秦的阵线。这样你就只需要设法孤立魏国,再伺机游说韩赵。可别忘了,魏罃有吞灭韩赵的心思,韩赵也未必没有吞灭其它两家的志向。”

己箕:

“传闻商鞅就是这样劝过魏王,图霸而不想称王是很愚蠢的。扑而不杀,久征必乏。”

吴箕:

“三晋居中势而与天下狗斗,封强秦又错失良机。所以现在如果要给列国诸侯排上一个封王的名序,三晋想要崛起就先要压跨强秦,而秦国想要得到天下就必须要保三晋不跨,使之能步步蚕食,然后薄积而后发。待他成庞然大物,其它所谓的强国恐怕还不过沉睡在争霸的美梦之中。”

“如果现在让我决定天下归属,我觉得先是秦国,然后是齐国,楚国,三晋不在我的名单当中,魏国更像一只待宰的羔羊,除非天意,它已经没有重振的机会了。”

己箕:

“一百年前魏文侯最先变法,那时的魏国冠绝于当世,名臣、名将、名士无不令诸侯震颤,可惜错失了时机。但也许一个国家的衰弱与崛起都只需要十数年的时间。兄长也不未必要这么武断。”

吴箕:

“一百多个姬室诸侯到现在还剩下多少?魏、秦相继变法,还没有觉察到这场你死我活的争斗,还活在自己那一个小国家当中的君侯就活该被淘汰。”

“齐国要与秦国争锋,先要唤醒的就是楚国,将重宝压在三晋而着力于封锁秦国依我看并不实用。”

己箕:

“我也很明白,就算齐国现在能得到燕国的土地,李箕也会谏使秦君,向天下公称要与齐共裂三晋,不论齐君如何答复”

“这就像在黑暗的森林里,所有的猎手都故意熄灭了灯笼前行,直到某一个最强大的猎手用自己的灯笼照亮另一个人。”

吴箕:

“老虎想要吃肉,打不过便把肉给他,打得过也要先用块肉把他勾出来了再打。不愧是谋圣,言语间落子无痕。”

己箕笑:

“放秦国这头猛虎出笼,等他们离开了天险,再打就要容易很多了。”

吴箕:

“所以燕国也可以打,但必须要拉上三晋的其中一家,不然李箕是不会出兵的,而且齐国在进入燕国的军队,效仿齐恒公,只平叛乱而不干涉内政,既然把主要的对手认定为秦国,就需要把所有的目标放到秦人身上,避免三心二意。”

“这也是李箕的做法,当初秦孝公在即位时就想要攻打河西之地,是李祖硬生生拖了他六年,直到魏罃向邯郸出兵,才以极小的代价突破河西长城。不然的话李师还可以再拖他十年甚至六十年,但是天机往往不会让有准备的人等那么久。”

己箕:

“但魏国兵围邯郸是因为赵国攻打卫国(当时是魏国的盟国),而商君是卫国的公孙,卫现在是秦国的盟友,这其中难到就没有发生过一点点有趣的事情?”

吴箕笑:

“现在这个节点我不会与你揣测当时的那些典故。不论天下局势如何在变,我们所关心的只有你和己师的后人。”

“我想要告诉你的是,一个好的君侯与一个厉害的商人只是表面上相似,田齐是商人,他永远容得齐国有一个像己氏这样的大商人,不管你做再多,他不会感激你,反而会因为你们所展现的能力而更加忌惮你,直到你死,所以己氏的抱负终究还是所托非人了。”

“所以到了现在不管你想要怎么做,我现在都会全力帮你,哪怕是李箕他也会帮你,但只此一次,不成则退,莫要把性命误在了齐国。”

己箕:

“兄长请帮己箕前往赵国,掌控燕国是齐人两代君王的鸿愿,己箕已不能阻挡,但不论如何请兄长务必要帮我保三晋的阵线不会在筱然间崩溃。如果是因为这般而输给李氏,己箕的心不甘。”

吴箕:

“只此一次,不成则退。”

己箕:

“只此一次,不成则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