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赌上国运之战35(2 / 2)
乐毅:
“我曾跟随牛翦将军在北境和匈奴人打了三年,将军告诉我们,任何的兵法战术都比不过军人临在战场上的直觉。”
“我现在的直觉就很不好,但是又确实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邹衍:
“我也觉得这件事情太过于顺利,所以才赶来这里见你。”
乐毅:
“再过几天,如果我还是看不出什么问题来,可能就只有撤军了。”
邹衍笑:
“这样也好,名和利都得到了,燕王职和田文那边也可以交差了,皆大欢喜。”
乐毅:
“但是秦国和赵国始终还是难以说服,尤其是韩徐为,他的态度更似比秦君还要坚决。”
邹衍:
“李兑被罢免之后,赵国联齐抗秦的策略已经全面倾倒。韩徐为当然想要在这两年做出一点成绩。”
乐毅:
“但是齐人的战力却总是飘忽不定,让我心里不踏实。”
“说他们不行吧,三晋之后与齐人的交战似乎从来都没有嬴过。田文能领着齐国的军队攻破函谷关。田地也能用齐国的军队击败赵国、攻灭宋国,打跑魏国。说他们行吧,这次又顺利得有些诡异。”
邹衍: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连年征战,导致将士疲乏兵卒懈怠。”
乐毅:
“不可能,齐国那些人我是知道的,天下以齐国最富,而齐国是齐王最富。您看仅仅是把宋人送到齐燕的边境,用招的人就不同凡响,齐恒公时送给燕庄公的土地,齐人还没有开口,迁到这里宋人就先和燕国的边民起了纷争。所以就算燕王不攻打齐国,齐国很快也能找到借口攻打燕国,而且还是用的宋人的兵。”
邹衍:
“是的,落子无痕,之前燕王职与我提到这些事就已经惶恐不安。”
乐毅苦笑:
“但是秦国孤军远征,在宋国的北境齐人还连续丢了九座城池。没有这件事情,也不会五国联军。”
邹衍微微皱眉,似乎并听到后面话。
“你说什么?”
乐毅:
“五国联军?”
邹衍:
“最开始。”
乐毅:
“秦国孤军远征。”
邹衍又问:
“我记得领军的叫什么...武。”
乐毅:
“蒙武。”
邹衍:
“他的父亲是不是叫蒙骜。”
乐毅:
“好像是。”
邹衍:
“我听说过这个人。”
乐毅:
“蒙骜?”
邹衍:
“公孙起,白起和蒙骜。触子。”
(白起是楚平王的后人,太子熊建因费无极陷害死在郑国,其子熊胜在吴国居住三十余年,楚惠王后被令尹熊申召回,封于白县。见‘白公之乱’。蒙骜本来是齐国人,后来投靠秦国。)
乐毅的表情也有些凝重:
“怎么回事?”
邹衍:
“伊阙之战后,我好似听人提起过这个人。但我可以肯定他的名字是和白起与蒙骜同时出现的。”
乐毅:
“您是说这个齐军的统帅?”
邹衍心惊:
“人算终不如天算,这个河过不得。也幸亏你在赵雍手下待过,也亏我突然想起过来看看。换燕国任何一个贵族,贸贸然渡河...”
乐毅:
“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我就是担心伊阙之战重演才始终不敢渡河。”
又笑:
“也亏了先生前来,否则只需要再过两天,我要么就要渡河要么就要撤军。”
又忧“
“但是现在,我就算想撤恐怕也撤不得了。”
邹衍:
“什么原因,既然不能渡河,又为何还不敢撤军。”
乐毅:
“五国联军,不过是乌合之众,聚在这济水之西,济水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的天险。一旦联军退却,再想把他们聚集起来就很难了。函谷关之战后秦将樗里疾就是直追联军中最弱的韩国,先后在修鱼和韩国境内连续击败韩国和赵国,斩首八万余。这是领兵者都想要复刻的守土之战,我就会这么干。如果对岸真有这样一个人物,济水河畔就是燕国的存亡之战。”
“燕王对我还不错,我也不想背负这种一战而被灭国的骂名。所以只能再托付先生,转告燕王,以燕国之国运保住济水以西的战场,不惜代价让秦赵魏韩的联军能待多久就待多久,传令三军这是要为燕国雪耻的一仗,不是齐破就是燕亡。”
邹衍:
“那你要坚持多久。”
乐毅叹:
“不知道,”
邹衍:
“难道你已经有了破齐的办法?”
乐毅:
“没有。但是两军交战比的就是谁犯的错误更少,不止有主将和士兵,还有国君。齐燕的士卒难分伯仲,两方的主将我可能稍逊一筹。但我相信,如果是齐王导致了那些惨败,那么他就一定还会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