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官道之上遇奇事39(1 / 2)
五人出了白崖川(今大理弥渡县),沿官道策马而行。
官道之上,来来往往的车马旅人、商贾小贩渐渐多了起来,这条官道是滇西、滇西北方向通往昆明的主要通道。
几人于马上边走边天南海北的议论纷纷,只俄干一人沉默不语,他脑海中还在回忆着昨天明军围困土匪时,那些黑黝黝的、喷射火焰烟雾的铁管武器所爆发出来的威力。
这武器似乎和弓弩箭矢一般,可将人射杀于几十丈开外,但它所造成的杀伤力却是弓弩箭矢无法比拟的。
“俄干公子闷闷不乐,是否心忧援兵之事?”赖镇见他不与其余几人说话,便询问道。
韩江雪轻笑一声,未等俄干答话,便说道:“我猜俄干公子断不是为了援兵之事而发愁!”
“哦?韩少侠何以见得?”赖镇疑问道。
“对呀,六师兄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他想什么?”阿婻斜了俄干一眼,对韩江雪说道。
墨灵菲听了,抿嘴偷笑。
韩江雪对阿婻道:“七师妹,你肯定不知。俄干公子心系家国,志向远大,所行、所思、所虑之事,必定不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了。”
阿婻听了,脸上微红,顿感羞愧,低头不语。
“那你倒是快说呀,他心里到底想着什么?”墨灵菲听他一直卖关子,便对韩江雪道。
韩江雪嘿嘿了两声,试探地问俄干道:“公子还在想着昨天赖将军士兵手中所持的火器?”
几人听韩江雪一说,纷纷扭头看着俄干,都想验证韩江雪是否猜得对。
“是啊,那火器威力之大,是在下平生初次所见。”俄干叹道。
“你还真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啊。”墨灵菲对韩江雪打趣道。
几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赖将军,可否能给在下等讲讲那些火器?”韩江雪拱手对赖镇说道。
“哈哈,这个容易。”赖镇笑道,“这火器名为火铳,不知是宋朝哪个发明的,我朝曾有人将它改进后,配备于军队之中,运用在两军阵前,确实能收获到不错的战果。”
“在下观这火铳的杀伤力,犹在弓弩箭矢之上,却不知其中有何玄妙之处?”俄干问赖镇道。
赖镇道:“这火铳在使用之前,需得往铁管中放入黑火药,并捣实压紧后,再放入铁砂、铁弹子等坚硬之物。”
“使用之时,将铁管对准敌人,再点燃黑火药,那黑火药在铁管中燃烧发热后,生出巨大推力,这推力便能将铁砂、铁弹子等喷射而出,以致杀伤敌人。”
几人听了,纷纷点头称赞。寻思,不知是谁居然将黑火药如此运用,发明了这火铳。
“那每次黑火药燃烧,喷射铁砂之后,若想再次使用,是不是又得重新填塞火药铁砂?”俄干追问道。
“正是”赖镇点头道,“火铳威力虽大,使用起来却颇为繁琐,两军交战,一般也只能使用一次,若是贴身而战或敌人已至跟前,这火铳只怕才能当铁棍来使了。”
几人听了,又纷纷点头称是。
赖镇又讲了自己之前追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沙场时,曾多次使用火铳,杀得敌人措手不及之事。
五人正行间,忽听后方马蹄声急,有四人四骑追了上来。
那四人四骑追到韩江雪等五人身后,便放缓了速度。跟了约半里之遥,打马向前,快要越过韩江雪等五人时,四人斜过眼来,仔细打量了五人一番,便往前去了。
官道之上,车来人往。韩江雪等五人才往前走了约三十里,耳听得后方马蹄声又起。
这次是三人三骑,也是跟着韩江雪等五人行了约半里之遥,也是上下打量了五人一番,听其中一人摇摇头,小声说道:“这人数不对呀,瞧着也不像。”
三人小声嘀咕着往前去了。
“这两拨人怎么如此奇怪。”阿婻望着那三人三骑离去的背影,似乎是自言自语道。
“七师姐,这官道上人来人往的很多,你怎么就觉得他们奇怪呢?”墨灵菲问道。
“他们和其他人不一样!”阿婻坚定地道,“他们看我们的眼神,和其他人看我们的眼神不一样。”
听阿婻一说,韩江雪等人仔细回忆了刚才骑马过去的两拨人,似乎确如阿婻所说的一样。
“会不会是……他们在找人,所以才用那样的眼神看我们?”墨灵菲问道。
“要说找人,也未见他们细细打量别人,却只是跟着我们五人,并将我等好好打量了一番。”俄干疑问道。
众人不明所以,当下便不再想,又谈论起了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