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褝与茶道(1 / 2)

38.褝与茶道

在京都,路过一家庭院,透过一排排木栅格,看到灯光、假山、瀑布、石桥,绿叶映衬下,有一汪小小池塘,趁着家人在服装店试衣服,我停下脚步,仔细观察,才发现是一家茶室。绿色和苔藓覆盖的假山,木板上爬满了青藤,地上点缀着几盆花,长不过三米的石板拱桥下,一池绿水,几条金鱼儿摆着尾巴,缓缓游荡,赏心悦目,让人久赏不愿离开。

在中国,饮茶作为一种高雅的享乐,出现在诗歌领域。RB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到了十五世纪,RB把饮茶尊崇为一种审美的宗教,即茶道。RB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瓷器、漆器、绘画,乃至文学,都蒙受了茶道的影响。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RB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西方人,看到RB的茶道仪式,繁琐而又冗长。最全的茶道,可以进行几个小时,简洁的压缩牌,也在个把小时,把它看作东方古怪和幼稚的千百种怪癖的又一例,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RB的一些大师说:茶道是基于崇拜日常生活里俗事之美的一种仪式,它开导人们纯粹与和谐,互爱的奥秘,以及社会秩序中的浪漫主义。茶道基本上是一种对不完美的崇拜,就像它是一种在难以成就的人生中,希求有所成就的温良的企图一样。

从饮茶到茶道:一种审美的宗教,一种对日常生活中俗事之美的崇拜。

禅和茶的关系——道和它的后继者禅表现了中国南方精神的个人主义倾向——道教承认俗世,并试图发现这个令人悲叹的世界中的美。禅宗强调的是道教的教义,通过沉思冥想可以到达自悟的极致,禅宗像道教一样崇拜相对,茶道的理想是在细小的生活琐事中悟出伟大这一禅的精神的产物。

茶道是一种审美的宗教,是充分享受美的仪式。它从大量吸收道教教义的禅宗仪式中发展而来。这决定了茶道的道家式的审美观是与西方审美观迥然不同的。

道教认为真正的实在存在于“虚”之中。在东方,艺术家特意留下一点空间,让每一个人凭自己的想象来填补那个空间,这样在“虚”中可以看出无限。“虚”能够调动人的想像力,从而把你引导到美的感受之中。

另外,道教承认俗世,并试图从这令人悲叹的俗世中发现美。茶道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而产生的。人们通过茶道可以得到暂时远离外界的烦恼和自由享受艺术的机会。因此,茶道中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了满足享受这个“美”的需求而精心设置的。例如茶道的场所——茶室,乍看是一间茅屋,非常简朴,但其实是工匠们追求超脱凡俗,极尽艺术构思的结果。茶室里面除了满足美感而暂时设置的东西以外,什么都没有,入室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想象中收到最完美的审美效果。

茶道之茶称为“侘茶”,“侘”有“幽寂”、“闲寂”的含义。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RB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RB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和”是和睦、和平,追求的是主客之间心灵的默契和沟通;“敬”是尊敬长者、敬爱朋友,能做到真正的敬便具备了无差别心;“清”是洁净、清幽,代表无俗虑的清净之心;“寂”是悠闲入定,指保持放下思虑、一尘不染的心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