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漫步甘加草原,夜观满天繁星(2 / 2)

喝完茶,中午吃了甘加藏羊肉,下午去白石崖寺参观。

一路上,绿黄色的青稞一块又一块的,在这绿色包围中,白石崖寺院的红墙与白石崖混为一体,站在远处望去,是极佳的一幅山水画。

周围是毛茸茸的山丘,沿途景色美不胜收。

偶尔,行进的大道上会有几路结伴的牛羊来凑个热闹,见着我们这四轮的铁壳,有的知趣地快速避让,有的亦步亦趋,还有的居然横眉冷对,誓死矗立,毫无畏惧……在这碧空绿毯之间,山峦、林木、牛羊、鹰鸟与我们,安静地、温和地存在着,那四季悄然地更替,那岁月无声地流逝,似乎与他们无关。只希望,我们冒然的造访,没有扰了这安静和温和,我们离去后,他们依旧无恙!

几个过路的女娃,衣裤被太阳晒褪了色,腮边的胭脂红却很明显,看见我们这些陌生人,露出腼腆的笑。

一路上抓拍了这几处风景。

进入寺院,看介绍说:甘加白石崖寺是宗喀巴大师的师父旬努香曲的喇嘛达闻旬努桑盖于公元十四世纪创建,当时有万从僧人,千人俄合巴之说。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先是创办成闻思学院,改又建为密宗续部学院,并成为拉卜楞寺属寺。

马律师介绍说:这个寺院的一百多名僧人,严格守持有关佛教戒律,潜心研修佛教密宗之根本极乐,密集,大无威等本尊的供养仪规,努力学习修持菩提道次第和密宗修持次等,学习有关藏文的声明学,修辞、医明、天文历算等知识,比我们的大学还正规。

听他这么一说,我明白了这个寺院为啥这么清静,原来是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寺院是清静之地,僧人虽多,却不热闹,甚至看不到人间烟火。我们也不敢打扰这个佛门圣地的清静,放慢脚步,不再说话,轻手轻脚的参观,照了几张相,证明来此一游,就离去了。

在返回营地的路上,草原西方弧圆的天边,如有火烧云,地平线上便翻腾起熔流的金汁。

云在傍晚回家,余晖收走最后的金黄,云堆在天边,像跪着睡觉的骆驼,一朵挨着一朵,把草原遮盖严密。

来到营地,草海中的帐篷群,如海上的一条条船,在烟雾缭绕中,静静地冒着炊烟。

这里的天,这里的地,这里的草原,这里的帐篷,这里的羊群,这里的一切,都蕴含着诗情画意,虽不似江南水墨画般的婉转缠绵,而是藏域唐卡般的神秘多彩。

傍晚吃过饭,己经入夜,音乐响起,草原上的篝火晚会开始了。不少游客闻声而去,我们同行的刘女士和安女士也爱这种热闹,早早去了。

我们这些上了年龄的人,已经没有了青春激情,既不骑马驰骋,也不参加篝火晚会的歌舞升平,静静的坐下来,喝着奶茶,抽烟聊天,等着看星星。

太阳刚刚落下去,天地突然静了,宁静无云,天幕则一派澄蓝,月牙微白,天地之交是白茫茫的光带。

天渐渐的黑了,草原辽阔,天空将暮色像铁锅一样罩在草原上,天穹就像一个硕大的圆形屋顶,很低很矮,始终伏在人的脚底下。

草原的大月亮高高的挂在深沉的墨蓝色的天幕,星星闪动,仿佛被地面的热情感染,闪闪烁烁,跳起舞来。夜深了,篝火燃烧后的木头闪着红光,噼啪作响,蹦出一个个闪闪的火星,在黑暗里倏地灭了。尽兴的游客回到蒙古包,一切归于宁静。蒙古包外,夜色如水,空气中有花草和泥土香气,带着露水的潮意,向四面八方弥漫游走。

呵,终于静了,篝火熄灭了,唱歌跳舞的累了,进入梦乡了。只有远处分散的旅游点上的灯火点点,只有清清的月光,只有静寂的夜幕。皎洁的月亮非常的硕大、明亮,好像距离我们很近很近,挂得很低很低,就在头顶上,仿佛要和你凑到一起谈心说话一样。

星星眨巴着眼睛,醒了,活跃了起来,一颗,两颗,三颗,满天星斗,闪闪烁烁。迎面注视着你,它们好像在蒙古包等候了多时。在这里看星星,星星们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了脑后。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悟《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