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186(1 / 2)

可官府不等人,说哪天便是哪天。

  李安和只能歇了自己单独拿下盐场的想法,到处找人合作,希望能找几个人共同出资吃下一个盐场。

  只是还没等他跟其他人谈好,两座盐场便已有了明确的归属。

  一座是被广州商户都不陌生的刘记商行拿下,还有一家大家都没听说过,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山岳商行给拿下了,听说是高州那边的商人。

  众多还在犹豫的商人扼腕不已,暗恨自己当时为什么要犹豫,为什么想再等等,看能不能便宜点,最后全便宜了别人。

  可事已至此,再懊恼也没办法。拿不到盐场,这些商人们便又去争盐引。

  一张盐引一万两银子,对这些商人而言不是什么难事,拿到了盐引便有了贩盐的资格,也算能分一杯羹了。

  刘子岳也让人拿了两张盐引,反正不贵,拿在手里万一有用得着的地方呢。

  当然,他最重视的还是盐场。

  说是朝廷卖给两家盐场,但实际上给的只是经营盐场的资格,具体的盐场连个影子都没有,还要让他们自己去建。

  制盐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是利用海水蒸发,留下结晶便是粗盐,然后提炼去除杂质就是雪白的细盐了。

  南越海岸线上,有些地方适合建天然的晒盐场。

  开办盐场需要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这几个条件,因为这样有利于蒸发。

  刘子岳虽然知道大致的过程,但到底没有亲自实践过,因此他让冉文清在兴泰招聘盐工,寻找有经验的盐工。

  告示贴出去后没多久,还真有几名汉子站了出来。

  他们都是从江南来的流民,以前在盐场干活,后来江南发生了□□,盐场也受到冲击,为了活命,他们只得带着家里人往南逃,最后来到了兴泰定居。看兴泰对有一技之长的匠人都很好,一听说要招盐工,他们便站了出来。

  有了熟悉盐场运作的熟练盐工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选址,建盐场,晒盐。

  冉文清白天向盐工们学习了解盐场的运作,晚上啃相关的书,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两个盐场总算初具雏形了。

  刘子岳从头到尾就没操什么心,有一批能干的属下就是好,他躺着数钱就行了。

  两个盐场建起来后,冉文清又招了一批信得过的培训成盐工,派去盐场,两个盐场正式运转,到火热的七月,盐场的第一批盐出来了。

  刘子岳捏着雪白的食盐尝了尝,味道比起现代还是差了点。这是因为盐场的提纯这一步比较粗糙,粗盐溶于水过滤蒸煮后,便算是提纯了,但其实里面还有些杂物没有清除干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