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谁可为相?35(2 / 2)
“那汪广洋呢?”
汪广洋从至正十五年就跟着朱元璋了,先后做过元帅府令使,中书省右司郎中,江西行省的参政。
数月前,常遇春攻占山东后,汪广洋又被调去了山东,安抚接纳新归附过来的军民。
“汪广洋持重过甚,还不如杨宪。”
汪广洋能被朱元璋是器重的很大一个原因便是因为老成持重办事稳妥,但持重过甚又容易出现瞻前顾后的毛病。
而中书省丞相,往往又离不开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
“卿看胡惟庸呢?”
胡惟庸同样至正十五年投奔的朱元璋,尽管在升迁上没赶上汪广洋,但却远比汪广洋要活跃很多。
“胡惟庸就好比以一匹劣马,若非得让他去驾车,那必然就要翻车了,他是最不适合做丞相的。”
朱元璋好不容易通过那几段谶语在刘基跟前扬眉吐气了一把,但随着绞尽脑汁物色出的几个人选被全盘否定后,大好的心情瞬间又立马跌到了谷底。
“那卿的意思是,谁都不如先生?”
刘基费尽心思才摆脱了牢笼,眼看就要回乡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又怎会贪恋于一个区区丞相之位。
他但凡要是热衷于这些,早就和李善长去争个高低上下去了。
“臣自知臣的秉性,做官尚且勉强,又怎做的了八面玲珑的丞相?”
这也算是刘基的肺腑之言了,若论才干那肯定没问题,可碰上他那耿介的性格可就难免差强人意了。
朱元璋不置可否,也没再为难刘基。
“那就祝卿一路顺风吧。”
刘基再次拜下后,退出了乾清宫。
大明正呈蒸蒸日上之势,而大明今日之景多多少少也掺杂了他的心血,读书人的终极目标不就是辅佐明君建立盛世吗?
他走到今天,也算是勉强完成了这一目标吧?
望着湛蓝的天空,刘基长舒了一口气。
“中丞。”
见到刘基出来,杨宪跑了过来。
“那群小人正商量晚上去哪喝酒,准备庆祝中丞致仕呢。”
他既都准备要走了,又何必操心朝堂之事。
“往后在之中书省切记感情用事。”
这也算是刘基临走之前,对杨宪最后的劝告了。
他说的那番话朱元璋显然没听进去,杨宪迟早都要在中书省掌权的。
他这样的人一旦掌了权,也就离毁灭不远了。
“学生谨记。”
“中丞今日就要走吗,学生去送送先生。”
刘基都不愿与杨宪深交,又怎会让他去送。
“你中书省公务繁忙别耽误了正事,老夫不想太过招摇,自己悄悄走就行了。”
刘基不同意,杨宪也没坚持。
“那好吧。”
“中丞一路平安。”
在刘琏陪同下,刘基很快上了回乡的马车。
刘基并不热衷功名利禄,身上所带之物除了些简单的换洗衣物,剩下最多的也就只是书本了。
一辆马车坐人,一辆马车拉书。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孤孤单单的刚行至城门口,坐在城墙下喝茶的常茂便随之出言,道:“那是刘中丞的马车吧?”
他好歹也向刘基请教过学问,现在刘基走了他也应该来送送。
和他一同过来的,除了宋濂章溢这俩刘基至交好友外,剩下就是朱棣那小子了。
朱棣现在和他关系铁的都能穿一条裤子了,他说要出来送送刘基,那小子二话不说便也跟过来了。